护岸结构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护岸结构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岸结构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二、编制说明
护岸工程施工方案按照施工图纸及施工图设计说明进行编制。
本方案编制主要介绍护岸基槽开挖完成后,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计划(包括进度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施工机具供应计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应急预案、劳动力计划等内容。
重点阐述护岸及陆域形成的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等。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湾北岸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东角头片区,在新建成的深圳湾大桥西侧1.5公里处。
项目用海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角头蛇口山东南侧海域,东南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
用海水域西-西南与珠江口伶仃洋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22°
28′48.6″~22°
29′6.8″,东经113°
55′56.9″~113°
56′19.6″。
本工程北靠望海路,东靠深圳圳华港湾企业有限公司码头用地,西靠中石化深圳分公司蛇口油库码头。
3.2分项工程概况
本工程护岸长约402m,护岸前沿设计顶高程5.624m,水工结构采用抛石斜坡堤方案。
堤底淤泥夹层采用开挖换填中粗砂方案处理,中粗砂表面铺填400mm厚二片石垫层,堤心石采用1~100kg开山石(含泥量<
5%),护面块体采用1.5t四脚空心方块,下设垫层块石,护面坡度1:
1.5。
堤身向陆侧铺设二片石垫层、混合倒滤层和无纺土工布一层,堤后回填开挖料及中粗砂。
堤顶设L型M15浆砌石挡墙,挡墙顶标高5.624m。
护岸的平面及断面图见附图。
3.3分项工程工程量
本工程护岸结构主要包括中粗砂垫层、二片石垫层、堤心石、混和倒滤层、垫层块石、护面块体、堤顶胸墙、堤后回填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工程量如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
陆域回填
m3
67240.65
2
钢筋混凝土胸墙
m
50
3
M15浆砌块石挡墙
1341.29
4
C15素砼垫层厚100
165.23
5
碎石垫层厚300
544.47
6
回填中粗砂(振冲密实)
165886
7
二片石垫层厚400-500
13663.25
8
1.5T四脚空心方块
块
3831
9
100-150KG垫层块石
5305.39
10
200-300KG抛石棱体
2698.98
11
100-200KG护底块石
3569.75
12
1-100KG堤心石回填
51450.47
13
混合倒滤层厚≥600
7447.55
14
400G/m2无纺土工布
m2
8289.96
3.4各分项工程开、完工日期及质量要求
各分项工程开、完工日期:
四脚空心方块预制:
2016.3.10~2016.8.6
四脚空心方块安装:
2016.7.25~2016.11.16
回填中粗砂:
2016.4.6~2016.5.5
二片石垫层:
2016.4.21~2016.5.20
堤心石抛填:
2016.5.6~2016.6.14
二片石垫层、混合倒滤层、土工布:
2016.5.21~2016.7.29
垫层块石、护底块石、抛石棱体:
2016.5.26~2016.7.24
堤顶挡墙:
2016.10.26~2016.11.24
分项工程质量要求:
护岸各分项工程质量满足《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及设计相关要求。
3.5自然条件
3.5.1气象
本区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潮湿、雨量丰沛,日照强烈,多雷暴,夏秋季节常有台风影响。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24.0℃
年极端最高气温:
36.7℃
年极端最低气温:
2.7℃
(2)风况
赤湾站的常风向为E向,出现频率为23.4%,次常风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14.2%;
强风向为SE向,最大风速为30m/s;
次强风向为W、E向,最大风速为27m/s。
赤湾站的风玫瑰图见下图。
本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3.7m/s,平均风速的年内分布较为均匀。
最大风速为32m/s,风向为W向;
极大风速为43m/s(赤湾),风向为NE向。
最大风速的年内分布差异较大,一般夏季最大风速主要是台风(热带气旋)造成的,冬季的最大风速是由于冷空气南下造成的。
(3)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2090.3mm。
年最大降水量:
2588.2mm(1994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
254.5mm(1993年6月16日)。
年平均降水日数:
123.7d。
年最多降水日数:
137d。
年内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
23.1d。
年内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
7.25d。
本地区降水均为雨水,无降雪记录。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洪季4~9月份,其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枯季10月~翌年3月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6%。
(4)雾
本地区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主要是由于雾和雨造成的。
据1992年~2000年观测资料分析,年平均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数为10.4d,其中雾日5.8d,雨日6.5d。
年最多雾日10d,年最少雾日2d。
雾日多出现在10月~翌年的4月份,3、4月份的雾日约占全年雾日的60%,5月~9月很少出现。
据统计,能见度小于1km的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h,最长达7.5h。
(5)相对湿度
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每年3~8月份相对湿度较大,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大于80%;
10月~翌年2月相对湿度略小,其中11月份最小,为63%。
(6)雷暴
据1992年~1997年资料统计,本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5.6d,年最多雷暴日数为56d,年最少雷暴日数为20d。
雷暴集中出现在每年的4~9月份,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
3.5.2水文
赤湾水文气象测点位于深圳市蛇口赤湾左炮台上,潮汐观测仪器为HCJ-1型水位计。
自1964年设站,观测至今,资料代表性较好。
(1)潮汐与水位
1)基准面及换算关系
本报告中潮位的各种基面关系见图2-2,本报告除非特别注明以外高程统一以赤湾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图2-2前海湾各种基面关系示意图
2)潮型
据实测资料分析,湾内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比较明显。
3)潮位特征值
赤湾站潮位特征值表单位:
cm,h:
min
站名
特征值
赤湾
最高潮位
121
最低潮位
-171
平均高潮位
45
平均低潮位
-87
平均潮差
132
最大潮差
285
平均涨潮历时
5:
54
平均落潮历时
6:
25
月平均海平面
-19.4
潮汐形态数f
1.23
观测时段
2002.6.11~7.10
潮位基面
珠江基面
4)设计水位
工程水位表
基面
工程水位
赤湾理论最低潮面
设计高水位
2.91m
设计低水位
0.41m
极端高水位
4.01m
极端低水位
-0.29m
(2)波浪
本工程采用赤湾站波浪实测资料并根据该站的多年测风资料进行推算。
赤湾于1981~1983年进行过测波,波浪站设在赤湾左炮台临海的陡崖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13°
53.1′,北纬22°
28.15′。
据1981~1983年两年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海域全年以风浪为主,纯涌浪极少;
海域的年平均波高仅为0.2m,最大波高为1.92m;
年平均周期为3.1s,最大周期为4.6s。
常浪向为SSE向,出现频率为12.5%,强浪向为NNW,最大波高为1.92m。
根据在1987年5月~1988年4月期间,无浪日数占全年29%,H1/10<
0.5m的天数占90%以上。
本海域的较大波浪主要是由台风引起。
赤湾站波高玫瑰图见下图。
河海大学海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针对本工程进行了波浪研究。
根据河海大学2014年7月完成的《中国海监深圳蛇口海监维权执法基地维修改造项目波浪数学模型计算报告》(调整后方案),海监基地水域最大波浪出现在ENE~E向,在50年一遇波浪重现期和极端高水位组合条件下,各特征点处波要素相差不大,最大有效波高H13%为1.64m;
其次是SSW~SW向,在50年一遇波浪重现期和极端高水位组合条件下,最大有效波高H13%为1.55m;
再次是SSE~S向,在50年一遇波浪重现期和极端高水位组合条件下,最大有效波高H13%为1.35m;
最小是ESE~SE向,在50年一遇波浪重现期和极端高水位组合条件下,最大有效波高H13%为0.9m,ESE~SE向波高小主要是受风区小有关。
(3)潮流
工程位置在赤湾的湾中,湾内掩护条件良好,纳潮量有限,工程位置的流速一般不超过0.5m/s。
河海大学海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针对本工程进行了潮流研究。
研究表明,深圳湾水深较浅,地形变化较大。
涨潮时,潮波从伶仃洋自南向北进入深圳湾。
潮流经蛇口区域,由于基地区域呈凹形,水流在此分散,主流方向仍向东北方向,部分水流沿岸向北;
主流遇到沙场码头受阻,部分水流沿岸流向西北方向,在规划浮码头处遇阻折流,向南流动,与向北分流交汇,流向潮流的主流,因而在港区内形成较大范围的环流。
环流的出现导致区域内水动力条件减弱,流态较乱,流速减小,泥沙在港池内形成淤积;
落潮时,由于北上的潮波水流流速减弱,与深圳湾北部回流的水流相遇,在工程区拟建防波堤口门处形成较大范围的环流,并出现垂直于岸边的横流,但水流流速较小较弱,随着落潮流速的增加,环形水域逐渐由防波堤口门处向港池内移动,至落急时刻,落潮流速达到最大值,在港池中心处形成环形水流;
而在沿岸区域,由于水流的扩散,港区内水流流速减缓,加之受地形的约束,流态较乱且不稳定;
随着落潮流速的逐渐减小,分流的流速随之减小,整个港区内大范围环形水流逐渐消失而形成小范围的环形水流,且伴随有横流的出现。
从整体上看,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方向基本上与涨潮流相反,潮流由东北向西南退出计算海域。
工程建设后,透空式防波堤对工程后水流流向改变小,工程后防波堤附近局部流速减小,涨落潮时,港池内有较大范围的环形水流,工程后环形水流仍旧存在,但总体强度减弱;
潮流与航道的走向交角较大,存在横流,流速为一般小于0.2m/s,最大横流速出现在落急时口门处,工程对港区周边海域影响甚微。
3.5.3工程地质
(1)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勘察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