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927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Word下载.docx

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

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

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

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

“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疏:

“谓举动有其常度。

”《楚辞•九章》:

“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

“从容,举动也。

”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

淡静,淡泊娴静。

全句:

(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

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

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

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

举,推荐。

辟,征召。

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

“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

拜,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

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

转,迁调官职。

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

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

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

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

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

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

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

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

授予官职;

除:

任命,授予官职;

授:

给予官职;

  起:

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擢:

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

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

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

调动官职;

  补:

补任缺职;

改:

改任官职。

第三类:

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

同时掌管,兼任;

领:

兼任;

  署:

代理,暂时担任;

权:

暂代官职。

第四类:

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

降职;

谪:

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

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

罢、免:

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

废弃不用。

第五类:

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

  知: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

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

掌管。

例如《史记·

吕太后本纪》: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

人名。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

(“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⑿辛弃疾字幼安 

⒀班固字孟坚

三、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完成下面的题。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张衡传》导学案

(一)答案

三、

(一)答:

三个方面: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

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

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使文章的详略得当。

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因此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译文: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爱和一般的世俗之人往来。

2、译文:

张衡擅长器械制造方面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历法等的推算。

3、译文:

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4、译文:

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没有灵验。

5、译文: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关于政事的意见。

《张衡传》导学案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3、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重点:

目标2、3、

学习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展示法

[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

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

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

《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

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

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

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

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

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

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

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

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

59岁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

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

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勤敏朴实。

崔瑗说他:

“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

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说他是“约己博艺,无坚不钻”,“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

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

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

它是一首七言诗。

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

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

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图记》卷四里又把他列为后汉时期六大名画家之一,在数学方面,他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

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

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

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

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

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

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

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

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

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

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

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

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一、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

本文是怎样写的?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三、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