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371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十四章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行为管制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六章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指标的涵义,熟悉国际贸易划分方法,理解各类划分方法之间的不同。

1.1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下基本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Ø

原始社会初期,不存在跨越国界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随着超越国界的交换活动频繁发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这个时期对外贸易只能是有限的。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较之奴隶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国际贸易只能是局部的、个别的、偶然的贸易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应该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形态及特征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垄断时期以及二战结束后的新时期。

1.2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因为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所以又称作世界贸易(World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Trade)。

⏹国际贸易主要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的交换,又包含无形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

⏹有形商品(《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

(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2)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9)

⏹无形商品

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等

1.3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DomesticTrade)异同点()

一致性:

1.二者都是商业活动。

2.二者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职能是相同的,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点:

1.从事对外贸易难度大于国内贸易。

2.对外贸易的业务程序多于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风险更大。

1.4.1按交易内容区分

⏹有形贸易(TangibleTrade)和无形贸易(IntangibleTrade)

有形贸易是指贸易双方交易的商品是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商品,因为这些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为有形贸易,有时也被称为货物贸易(GoodsTrade)。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进行的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在国与国的交换中,交换标的物不是有形的商品。

一般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1.4.2按商品移动方向区分

⏹出口贸易(ExportTrade)、进口(ImportTrade)、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运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就是将外国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甲国通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

另外,当外国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时,称为复出口;

反之,本国商品出口后,在国外未经加工又重新输入本国国内称为复进口。

1.4.3按交易对象区分

⏹直接贸易(DirectTrade)、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转口贸易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不直接签订合同,而是经过第三方,由第三方分别和两国签订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对第三方国家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1.4.4按运输方式区分

⏹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

海运贸易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2/3);

陆运贸易是指通过陆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商品的行为;

空运贸易指通过航空器具运送货物的行为,适合鲜活食品、贵重食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

多式联运贸易指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结合运送货物的行为。

邮购贸易指通过邮政系统进行的贸易。

1.5基本概念

⏹总贸易(GeneralTrade)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总贸易是指进出口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称为总进口,后者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对外贸易额。

即:

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

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有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也属于总贸易的统计方法。

专门贸易

是指进出口以关境为标准,进入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进口,离开一国关境的货物就是本国的出口,前者称为专门进口,后者称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目前采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国家:

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

⏹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和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贸易值又称为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是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模的一个指标。

⏹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出口值与进出值之间的差额,即贸易差额=出口值-进口值。

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就称为贸易顺差,又叫出超、盈余、黑字;

如果出口值小于进口值,就称为贸易逆差,又叫入超、亏损、赤字;

如果二者相等,就称为贸易平衡。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简称TOT)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或者是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故又称为交换比价。

例子:

某国以1997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若2001年出口价格上涨了6%,进口价格下降了2%,其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以1997年为基期,其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

进口价格指数)×

100

出口价格指数=100+100×

6%=106

进口价格指数=100-100×

2%=98

则TOT=(106÷

98)×

100=108.2

因为TOT=108.2>

100,所以说明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即:

1997年1个商品出口换回1个外国商品,而2001年由于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出口1个商品就可换回1.082个外国商品,说明比较1997年贸易条件有所好转。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贸易条件的改善或恶化是就进出口时期与基期比较而言的,因而这个指标是相对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TradebyRegions)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即世界贸易额的国分布或洲别分布情况,它反映了各国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多少比重为标志的。

了解国际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状况,掌握国际分工的各种制约因素及其学说内容。

3.1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3.1.1关于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反映国际分工的指标,主要包括:

⏹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国各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一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

3.1.2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8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在形成阶段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资本输出成为了主要的经济特征;

形成了以一组国家(美、法、德、日本等)为中心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的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的标志:

(1)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双重依赖性——经济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

亚、非、拉国家依靠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换取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

(2)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

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

(3)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

(4)在现有分工格局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此时的商品交易所开始依照商品大类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