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369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汶川地震通江县512 地震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三、总体思路和重建目标8

(一)、总体思路8

(二)重建目标8

1、气象灾害减灾目标8

2、地质灾害减灾目标9

3、水利工程减灾目标9

4、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目标9

5、生态环境修复目标10

四、建设规划及实施步骤10

(一)气象减灾工程10

1、完善气象台站等基础设施建设11

2、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11

3、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12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12

1、加快已查明的重点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12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13

3、推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建设13

(三)水利恢复重建工程14

(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14

(五)土地整理复垦工程15

1、迁并居民点和废弃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15

2、受灾耕地和临时安置用地的整理复垦15

3、后五年展望16

(六)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6

五、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6

(一)气象部门重建资金测算17

(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资金测算17

(三)、水利工程恢复重建资金测算18

(四)、生态工程建设资金测算19

(五)土地复垦整理资金测算19

(六)防灾减灾监测系统工程资金测算20

六、管理机制20

(一)组织领导20

(二)保障措施20

七、效益分析21

(一)经济效益21

(二)生态效益22

(三)社会效益22

(四)综合效益预评估22

前言

为了保障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尽快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灾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汶川地震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和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巴中市恢复重建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切实做好我县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特制定灾后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位于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属巴中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

59′—107°

46′,北纬31°

39′—32°

34′。

县界北抵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南连巴中市通江县,东接达州市万源市,西临巴中市巴州、南江二县(区)。

通江县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地台北部范围,地处四川台向斜向秦岭地槽褶皱带的过渡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形成了县内地貌类型的多样化,根据全国地貌划分标准,全县属中、低山区,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峡两谷”地形,主要地貌类型有台状山、单面山、背斜山、猪脊背、中山垄岗山盆、喀斯特地貌等。

全县海拔最高点2088.6m,最低点305.9m,整个县境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县幅员面积4125.6km2,辖49个乡镇,524个农业行政村,333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73.8万(其中农业人口63.5万,乡村劳动力达42.7万),耕地842307亩(土地变更调查面积),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44303万元,人均GDP4665.35元,远低于全国和四川的平均水平。

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7427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67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95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2元。

通江县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消费品购买额、人均储蓄余额、人均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中均低于全国及四川省的平均水平。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4910公里,实现了乡乡及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

(二)、规划依据

1、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汶川地震后重建规划实施方案》。

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

4、技术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20240—200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30—2004)等。

(三)地震灾害现状分析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我县49个乡镇和城区机关单位、企业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

1、人员伤亡情况:

地震造成5人死亡、123人受伤。

2、地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加366处,引发滑坡136处,崩塌8处,其他灾害7处,造成直接损失6951万元。

根据江西省地质环境总站对其中151处地质灾害重点排查点统计,还对3047户、21994人、34518万元财产等构成威胁。

3、房屋受灾情况:

全县农房受损147.2万平方米、54684间,其中全毁5.8万平方米、5767间,直接经济损失6335万元;

城镇居民房屋受损26万平方米,其中全毁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62万元;

乡镇和机关办公楼受损1196间,直接经济损失1562万元;

卫生院房屋受损397间1.7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800万元;

政法系统房屋受损,直接损失达2832万元;

事业单位直接损失1100万元;

民政福利设施损失140万元;

体育设施损失80万元;

武警部队损失300万元。

4、学校受灾情况:

全县受灾学校358所,其中中学18所、中心小学81所、村小259所。

共有64间教室和宿舍完全倒塌、3023间教室和宿舍受损,受损房屋总面积131980平方米、活动场地525平方米、围墙674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5447万元。

5、道路桥梁受灾情况:

省道公路损坏7公里,县道公路损坏2.5公里,乡村公路损坏14.1公里;

通洗路赵村坝桥、甘坎子桥、回笼桥等7座桥梁裂缝,已成危桥;

通达公路多处桥梁成为危桥;

全县6处道班房屋倾斜、沉陷。

交通系统损失约4023.5万元,其中桥梁损失2812万元。

6、水利设施受灾情况:

“5.12”地震造成全县水利设施大面积受损,其中,小型水库受损27座其中小

(一)型水库受损9座,小

(二)型水库受损18座;

堤防工程受损长度达0.20km;

供水系统管道受损19.01km,影响人口3.93万人;

灌溉工程中,重点建筑物受损21处,渠道受损4.6km;

水土保持设施中蓄水池受损56口,坡面水系受损3.5km;

水产养殖业受损面积达158.06亩,成鱼及鱼种死亡86.00吨;

直接经济受损达2382.40万元。

7、供水、供电、通讯及公益设施受灾情况:

诺江镇西寺村净水厂水池墙体开裂,加药房、加压泵房等均出现墙体裂缝和地基沉陷现象,直接经济损失2750万元;

城镇下水道管网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损失2260万元;

县城南门索桥桥头开裂,西门大桥引拱开裂,城镇道路桥梁损失607万元。

城镇供水、供电、通讯及公益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6758万元。

8、地震导致全县所有林场和大部分林业站的苗圃和林地、林木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其中苗圃面积2亩(折合苗木10余万株),林地面积1500亩(折合苗木12万余株),直接经济损失达211万元。

9、其他受灾情况:

农业生产设施损失达1687万元,工矿企业损失895.8万元,服务行业损失3467万元。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受灾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生态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生态县建设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居住条件,加大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实行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全面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紧急救援能力,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编制时主要围绕恢复人民正常生活生产和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全面统筹,科学规划。

以科学评估为基础,专家指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吸收各方面特别是灾区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2、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社会帮扶和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

坚持与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治相结合,大力开展减灾建设,不断增强减灾综合效益。

4、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合作,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群防群治,共同减灾。

三、总体思路和重建目标

(一)、总体思路

防灾减灾和灾后生态环境修复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通江县情出发,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健全灾害管理体制,完善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机制和符合县情的政策措施;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趋利避害,搞好生态建设,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从而保证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分为近期(2008年—2010年)和中长期(2011年—2015年)两个实施阶段。

其中2008年—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2011年—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

(二)重建目标

通江县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总的重建目标是,通过8年努力,使本次地震灾害受到影响的防灾减灾设施全部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全部修复,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硬件和软件建设,使主要灾种的抗灾工程设施得到强化,监测能力增强,预报预警水平提高,灾害损失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遏制。

1、气象灾害减灾目标

重建过程中要尽快恢复受损的气象观测设施,为即将到来的汛期做气象服务准备,同时要加强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采用高炮、火箭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增强抵御干旱、冰雹和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地质灾害减灾目标

要加快已查明的重点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有计划地推进重点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重点地质灾害地区的移民搬迁工作及灾毁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威胁。

同时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推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水利工程减灾目标

在恢复重建期要对震损水库、堤防保证在主汛期前完成加固修复措施,保证水库安全度汛要求和城镇防洪能力;

同时要对震损供水、供电设施和灌排水利设施要集中人力、物力抢险完成修复,保证人民能有充足的、安全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要求。

此外,还要采取措施加强水文水资源设施的检查,确保汛期水文测报、水质监测等工作正常进行,加强河道及两岸边坡的巡查,制定相应预案保证河道安全度过余震、山体灾害、滑坡、泥石流。

在发展提高的后5年,在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充分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此外,解决“饮水难”的工作要迈上新台阶,要基本解决剩余的12.0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目标

环境保护管理要围绕全县灾后的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主展开,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