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080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必修本要点知识归纳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较大

细胞壁

大部分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

基本相同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蓝藻衣、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蓝细线织毛衣)

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植物、动物

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怎样区分细菌、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属于真菌,其余带有“菌”字的一般为细菌;

另外“菌”字前有“球”、“杆”、“弧”等字的一定为细菌

(2)怎样区分“藻类”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其余如绿藻、红藻、褐藻等都是真核生物。

蓝藻如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

绿藻如衣藻、水绵等;

红藻如紫菜等;

褐藻如海带等

(3)易混淆的概念:

①原生生物不等于原核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都是真核生物。

★★四,显微镜的使用

1,低倍显微镜找到细胞→移至中央(哪偏往哪移)→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放大的面积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光线越暗。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总结:

反目成仇,即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

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

(铁臂阿童木)

基本元素:

C;

主要元素;

C、O、H、N、S、P;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四、还原糖检测:

试剂:

斐林试剂现象:

砖红色沉淀

脂肪检测:

苏丹或苏丹现象:

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检测:

双缩脲试剂现象:

紫色反应

★非还原糖:

蔗糖,淀粉,纤维,糖原其他一般为还原糖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R—C—COOH

H

二、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

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三、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四、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

如酶;

③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

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五、有关计算:

○由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

α-(N-M)×

18;

六、必须氨基酸:

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8种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来(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婴儿9种,组氨酸)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

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染色剂甲基绿使其呈绿色。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染色剂吡罗红使其呈红色。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元素组成:

C、H、O

单糖:

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二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中)乳糖(动物和人体中)

多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中的储能物质:

淀粉;

动物中储能物质:

糖原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

脂肪C、H、O∕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固醇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自由水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

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叶绿素(Mg)、血红蛋白(Fe)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

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

具有双层膜,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3、核糖体:

无膜结构。

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负责分泌蛋白的合成,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细胞内自用蛋白的合成。

在核糖体内将氨基酸连接成肽链。

4、内质网: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单层膜。

糙面内质网负责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负责脂质合成。

5、高尔基体:

单层膜,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中心体和核糖体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水往“高”处流“高”指的是高浓度

3、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活细胞

(2)细胞内外具有浓度差

(3)细胞有大液泡

注意:

干种子和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采用吸胀方式吸水

4、原生质层:

植物细胞中液泡膜,细胞膜以及两层膜中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中去掉细胞壁剩下的细胞结构,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物细胞本身就是一个原生质体。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部分嵌入脂双层中,有的横跨在整个脂双层中。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2、在结构上表现为流动性;

功能上表现为选择透过性。

3、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有保护,润滑,识别作用。

而且只存在膜的外侧,体现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基础知识

1、

(1)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成为原生质层。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双分子层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有保护、润滑和识别的作用。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方式

运输方向(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低

O2、CO2、水、甘油、乙醇等小分子或亲脂性物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无机盐离子,肾小管和小肠上皮对葡萄糖的吸收

1、大分子进出细胞:

(1)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