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2055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后面形成黑色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

倒立的实像,

4、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

108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

108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能会聚光线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能扩大视野)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应用)

三、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偏折)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1、典型光路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照相机

u<

放大

v>

幻灯机

f

正立

虚象

|v|>

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

目镜,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3、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2)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晶体非晶体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

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

⑵压缩体积。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③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

库仑(C)

1e=1.6×

10-19C

元电荷e

7、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形成:

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单位:

(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

mA、μA

5、测量:

(1)、仪器:

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

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①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以持续对外供电

②用电器:

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

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④导线:

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

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

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

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

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

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

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

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④观察结构法:

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

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电功率》

一、电功:

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规定: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

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W=I2Rt=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W=I2RtW1:

W2:

W3:

…Wn=R1:

R2:

R3:

…:

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W=U2t/RW1:

W2=R2:

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