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24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代妇女服饰Word下载.docx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

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

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唐代女服的领子(图4)(图5)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二、唐代女服

(图6)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1、襦裙-基础概要

  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

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

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图7)襦裙(交领版)

(一)襦:

即上衣,一般只长到腰,很短,及腰处通常被收扎在裙线下。

外面可加套“半臂”、“背心”,甚至更长的“褙子”。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

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

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又分为“交领”与“对襟”(图7、图8)。

交领襦衣领口似“y”字形,右襟在内,左襟在外,且左襟于右腰处收紧。

对襟襦衣则左右对称,于腰部正中收束,中间空档处露出里面的交领里衣或者诃子(即抹胸)。

襦衣外面套的半臂与褙子等的领口大多属于对襟。

  襦的袖口又分为“窄袖”与“宽袖”。

民间下层妇女多为窄袖,与现代无异;

上层贵仕则是方便的窄袖与华丽飘逸的宽袖并存。

  (图8)

(二)裙:

  妇女下裳为裙。

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

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

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

“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

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

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图9)。

(图9)

  这种上衣下裙的款式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2、配件-半臂、褙子等

  

(图11)对襟半臂

(一)半臂:

  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图10)。

  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图11)、套头(图12)、翻领或无领式样,对襟的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同时传至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

翻领并非汉族服饰的传统。

唐代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们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

那种曾广泛流行的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据说很可能起源于西域的音乐国度龟兹。

(图10)套头半臂

半臂的兴起颇为有趣。

它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曾穿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缘自何礼法规章?

可见短袖的款式初现时属于时尚界的非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气直升。

唐代是古代中国的青春时期,是放荡内心恣意想象的年代,半臂便在此时扶摇直上,蔚然成风。

  当然也不是百无禁忌。

比如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就认为半臂属“轻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写入家法。

说不定他家有追逐时髦的男女为此屁股上挨过板子呢。

但这只是部分现象,另一位名臣马周就巴巴地上疏,请求无论士庶,都可以在单衣外面穿半臂,认为这样的穿着很得体。

能够对一件服装提出不同意见,可见当时朝廷和男人们还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于认为所谓的“服妖”会招致亡国——那是他们的先人和后人都很爱找的借口。

  半臂在初唐颇盛行,也与初唐时服饰多为窄型有关。

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

(图12)套头半臂

  (图13)

(二)褙子:

又名绰子。

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特点是将半臂的袖与下襟大大延长(图13、图14)。

始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朝,在明代又发展出披风。

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虽然是在唐之后的宋元明代才盛行,但亦可参考其时的形制:

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

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

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

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3、妆束-鞋帽妆饰

(图15)

(图14)

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

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

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

履身常加绣饰,履头状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

“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

靴多以锦为之,织造功致,纹饰美丽。

屐于夏季赤足着用(图15),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佩饰等。

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

(图16)

丰富(图16)。

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

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

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

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

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

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图17),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

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

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

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

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

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

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

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图17)

  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

璎珞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

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

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宫女和仕女中流行。

香囊多以金、银制作,镂空,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圆环之间及小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洒落。

  女子发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

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

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

至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

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

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

4、特殊-高腰/齐胸襦裙

(图18)唐代齐胸襦裙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

高腰襦裙。

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图18)。

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

可惜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

5、特殊-女式大袖衫

  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图19)。

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

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

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

现今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

 

(图19)女式大袖衫

有趣的是,一种说法称:

这种宽大衣式的兴起,却与讲究狭窄的胡服有关系。

唐时国力鼎盛,对外的交往繁荣,胡服也在此时进入中原。

但是若放任胡服的越来越盛,却有被文化浸透丧失自我的危险。

虽然大唐国力鼎盛,对文化影响颇有自信,但依然有人担心无节制地效仿胡风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于是大和二年的五月丁亥日,唐文宗遣宦官向公主们宣布了一道圣旨:

今后每逢召对之日,不得广插钗梳,不可穿短窄衣服。

  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