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03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实验班周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5.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如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如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6-7题.

6.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7.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8~9题。

8、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9、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0-11题

10.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1.“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桃花源记》中描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13题。

12.“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

13.“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4-15题。

14.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15.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

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17.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8.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9题。

19.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20-21题。

20、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1、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23.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24-25题。

24.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

26.图4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27-28题。

27.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

2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读图回答:

29--30

29、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30、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表,回答问题。

(10分)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

(3分)

(2)据图表推断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

(4分)

 

(3)最近有媒体报道,国家将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二胎”。

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32.(13分)下图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运用区位原理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

(2)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低和最高,为什么?

(6分)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

假若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

(2分)

(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

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

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

“松江棉布,衣被天下”。

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

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

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国北美殖民地。

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

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材料三: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0C,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0C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图6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3)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7分)

高一地理周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少(20岁以下减少最快);

中青年人口比重上升(35岁到59岁上升最快);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3分)

(2)问题:

人口老龄化,并有快速发展的趋势(2分)原因:

“少生”政策的长期实施;

人口寿命的延长。

(3)赞成:

增加新生人口,减缓老龄化;

丰富劳动力资源(3分)

反对:

我国人口基数大,放宽政策导致每年新增人口增多;

会加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等问题。

32.

(1)①。

(1分)本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带;

交通发达。

(2分)

(2)⑤最高。

(1分)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区;

临海;

靠山;

交通便利。

(2分)⑦最低。

(1分)位于盛行风向下风区;

本区有火电厂、环境污染较重。

(2分)

(3)X区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下降;

本区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

本区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高;

本区有公路,交通较便利。

(4)X区离商业中心较远;

离铁路较远,原料、产品运输加大了生产成本;

新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员工生活不方便;

集聚效益较低。

33.

(1)棉花种植业的扩大;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国家政策的推动;

农书的推介。

(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

(4分)受西风带和大西洋暖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