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03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试题质量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试题难易比例基本合理

试题“易、中、难”所占分数比例基本合理,这是高考要求有较好区分度所必须的。

其中,难度较小题、中等难度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实验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计算题中,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

3.试题难度有提高

知识覆盖面较大,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上,尤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迁移(特别体现在第16小题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对教学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与往年相比,今年物理试题难度有所增加,一是选择题中多选题比去年少了,打乱了学生对多选占一半且有三个选项的特点;

二是对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高,如第21题,第24题;

三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高,如(第16题、第24题)。

4.中学物理各部分知识在考查中的占分情况

力学和电磁学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实验由去年的17分变为今年的18分,说明在逐渐增大实验比重,体现了物理课程注重实践的理念。

其中实验题考查的还是“力学加电学”,力学是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电学是给了实物图要求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考虑电表内阻和不考虑电表内阻两种情况,算出测量值,这样物理中的主干知识“力学与电学”占分比例高达85.1%。

二、试题分析及建议

各个部分的物理分值和所占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1.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

(1)客观题得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正确率

67.33%

50.7%

94.7%

92%

66.7%

93.3%

16%

70%

半对

32%

2.7%

失分率

0.67%

45.3%

5.3%

33.3%

6.7%

52%

30%

(2)主观题得分统计

22

23

24

25

满分率

24%

82%

18%

12%

优秀率

85%

及格率

19.7%

71%

31.3%

2.选择题重基础有梯度

知识内容

力学

热学

电学

光学

原子物理

实验

分值

53

6

32

占分比例(%)

44.2

5

26.7

14.2

选择题48分,占到总分的40%,依然是不定项选择。

这种形式减少了考生猜测的成份,在考查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运用上更加深入,也相应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知识点分布跟往年基本相同,其中选择题部分8道小题。

其中热(14题)、振动和波(17题)、光(15题)、原(20题)各一题,力(16题,18题)、电(19题,21题)各两道题。

振动和波单独列出了,实际也属力学,力学题里包括万有引力定律一题(20题)。

从难度上看,有三道题(14题,17题,18题)属于难度较小题,两道(15题,19)属于中等难度题,三道(16题,20题,21题)属于难题。

各个试题我们都抽取了150分学生卷子进行分析,其中从总分432分到691分各个分数段均抽取了部分学生,从统计数据上符合学生的平均数据。

14题是考察热学的试题,学生掌握的好,选不全的48人占32%,正确率占67%。

学生对热学的掌握准确,选不全的学生主要是因果关系表达上没有吃透。

15题考察光学中透射光线侧移量大小,分别考察红光或紫光在入射角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同一介质侧移量谁大。

学生错误率竟达45.3%,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折射率的概念、光路图、侧移量影响因素与那些因素有关理解不清楚,对光的折射还存在着思路不清楚,老师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光路图教学规范。

16题考察物体的平衡问题,近几年高考中每年都设置物体的平衡或非平衡试题,考察矢量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结合物体运动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考察,体现物理矢量的思想。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是学生受知识的负迁移影响,经常做的成题是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系数和斜面夹角正切值相等,此题是两个物体叠放在斜面上而且分别和斜面的动摩擦系数不等,导致学生错误选择了C,而且学生对于不同摩擦系数的问题分析不够多,教师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指导。

17题机械波每年必考题型。

学生和老师都重视,失分较少。

18题考察机械能守恒问题,设置了学生熟悉的一个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两个物体,模型简单,解题思路清楚,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但学生还是在能量应用中出现难点,没有领会出题者设置问题的目的,是物体离地面最高为多少。

19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其受力必须考虑阻力。

此题设置与16题的知识有相似之处,同一个试题中两次出现物体的平衡,只是受力和研究对象不一样,我个人认为不必要。

但给我们一点启事,阻力问题的多变性教学要强调,增加物理分析的实效性。

20题考察对基本概念结合能的理解和应用,此题在150份试卷中,竟有52%出现错误,32%的选不全,只有16%的学生全对。

错误的原因是对结合能的意义理解不透,2.22MeV能使质子和中子打开,但没有动能不能分开,所以学生很多都把选了B选项,导致失分。

从考察的知识点上看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挖基本概念,物理的很多命题都是源于对定义、定理和定律的理解。

21题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i-t图像中的特点。

难度较小题分别是热学、力学、振动和波和原子物理,非主干知识所占比例大,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对比。

中等难度题分别是光学、电学,考查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影响侧移量的因素以及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难题分别是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其中力学、第16题和电学的第21题属主干知识,力学题考查了对两个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但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不一样,学生受一个物体在斜面匀速直线运动摩擦系数和斜面倾角正切值的关系的负迁移,使得这道题的难度加大。

对知识的考查非常灵活,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电学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图像判断问题,要把物理理论与数学中的图像结合起来,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结合物理理论,然后从数学角度,把物理过程和特点用图像展示出来。

这两题均属于主干知识的应用。

原子物理的20题,考察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调了对结合能的理解和应用,结合质量亏损、能量守恒,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尤其是对结合能概念的澄清,理解的难度,学生出现了很大的理解误区。

实属非主干知识却是难点知识。

选择题对知识的考查及难易程度的安排都是恰当的,难度与2007年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相比略大一些,与2007年不同的是多选题数目的突然减少了,选项最多就两个,2007年物理选择题中的多选题为5个,这样,在试题难度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对今年的选择题得分也带来了影响,很多考生一看多选题太少,加大了考生质疑机会,增大了考生失分几率。

认为自己出问题了,从而无原则的改变答案,增加选项个数,降低了得分。

这就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多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其次多选题的数目及多选题在选择题中的排列都不确定,复习中不能形成思维定势。

非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但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这要求复习中要重视非主干内容,既不能投入太多时间,也不能不管,应引导学生掌握好该部分内容所介绍的现象、概念、规律及基本应用,充分备考。

3.实验题(22题)分两问,共18分,第一问属于力学,占5分,第二问属于电学,占13分。

实验题的考查,层次分明,实验能力考查减弱。

第一小题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考查学生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

出现了几年不见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表、秒表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从试卷上看得分率较高,在看过的150份试卷中得只有21名学生出现错误,占14%,说明在高考的复习中重视了基本仪器的使用。

第二小题的第一问是通过时基电路画出电路与原理图,与以往试题恰恰相反,当然是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问利用理想状态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路的概念;

第三问则通过实际情况再次考查学生的串并联电的概念,但加大了难度,只有明白流过伏特表1和电阻箱的电流与流过伏特表2和被测电阻的电流相等,才有

从而得到 

 

并且有一定的计算难度。

由实物图连接分压式的电路图,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原理图和实物图不能一一对应,学生明显是知道原理,但分压的方式正好和电路图相反,电路图只能得一半的分(Ⅲ)此问的计算结果表示比较复杂,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

,,。

而标准答案是。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书写规范,表述清楚。

该套题中的实验总体来说,结构合理,符合近年来的以电学实验为主,力、光实验为辅的格局,高考实验的选材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电学实验向力学实验转变,力、电并重。

试题比较平稳,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学生做过实验,认真思考过,实验题不难得分。

虽然取材为学生分组或演示实验,但情景上经过了精心设计,部分试题在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者给出新的探究课题。

体现了来源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

对考生既考查了对原有实验的理解,又检验了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计算题重过程重能力

计算题(23题,24题,25题)中有两道力学题(23题,25题),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一道电学题(24题),分值为19分,共54分。

23题考查力学中平抛运动模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平抛运动的思想每年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或平抛运动或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类平抛。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结合了子弹打木块模型,属于建立基本模型、用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典型题,是一道很好的考查学生基本模型建立、基本方法掌握的试题,平时类似问题见得较多,考生在处理这道习题时应该很得心应手,关键是认真审题,规范列式,精确计算。

该题为难度较小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得满分。

24题是以单导轨切割磁感线运动为背景的一道匀变速运动的问题,题干信息学生很熟悉,但试题通过在电路中加了一个可控的负载电阻,控制导轨做匀变速运动,以往导体棒切割是变加速运动,学生解题的思路基本上是用能量加动量,对学生对产生了有效的干扰,部分考生没有读懂题目,学生的平均速度思想不能迁移到平均感应电动势的问题上来,一般利用能量来解决该题,增加了计算难度,但因解不出方程而而丢分。

本题也属典型模型,本身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但由于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但难度偏大。

25题是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的运动问题,本题考查的物理知识结合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这一题材,力求把物理知识和当前热点物理事件结合在一起。

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用于国家建设中,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利用月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