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058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情况调研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我市电子政务工作现状一组织领导机构1市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领导小组。

  1999年4月26日,市委成立了市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领导小组威委〔1999〕40号,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

  2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1999年10月9日,市政府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威政办发〔1999〕38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常务任组长,市计委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丹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设在市计划委、市信息产业局,目前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二管理工作机构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工作主要是在这两个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三个单位共同组织推进的。

  三个单位承担的工作各有侧重,具体情况为1市委办公室1机构情况。

  市委办公室由市保密局负责电子政务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保密局下设的市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中心承担。

  该中心1992年成立,为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实有4人。

  2010年9月份,按照上级要求,市委办公室成立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推进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密码管理局机要局。

  2承担工作。

  市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协助市政府办公室做好党政电子专网的安全保密管理,承担市级机关1-7号办公楼约35个单位的互联网和党政电子专网的管理、维护工作。

  3工作成效。

  1999年,市委办公室在机关1—7号楼铺设了计算机网络线路,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以下简称大院外网,开通了广电网络电话。

  2001年,市委办公室组织各市区党委办公部门利用电话括号方式接入电子政务专网,完成党委文件的计算机网络化发放。

  2004年,市委办公室将机关1—7号楼内广电电话线路整合改造接入电子政务专网。

  2010年,市委办公室在专网部署金山毒霸网络版杀毒软件,为专网用户提供杀毒软件安装、升级服务。

  2011年,组织制订了市党委系统业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联网,完成了网络线路、综合管理平台及市委办公室门户网站建设。

  2市政府办公室1机构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工作先后由信息科、文秘科承担。

  2004年市编办批准将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更名为电子政务与信息科威编〔2004〕19号,为办公室增加行政编制2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2007年市编办批准设立市政府应急管理和电子政务办公室威编〔2007〕10号,规格为副县级,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为办公室增加行政编制2名。

  市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推进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工作,承担全市党政电子专网政务内网的建设、管理及推广应用工作。

  多年来,市政府办公室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坚持建设、管理、应用三措并举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市党政电子专网建设。

  1997年组建内部办公计算机局域网,进行内部文件交流共享,2001年组建电话拨号方式的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2004年组织完成专网通信线路升级改造由电话拨号到光纤直连,2007年启动县级政务专网建设,2010年组织实施了党政电子专网的升级改造工作。

  目前,党政专网已基本实现了市、县、镇三级党政机关互联互通,共接入各级各类单位745个、终端设备2251台,开发推广各类应用系统40多个,成为全市党政机关党务、政务运行的重要支撑平台之一。

  3市经济和信息化委1机构情况。

  2001年11月,市编办批准设置市信息产业局威政办发[2001]95号,为市政府直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原属市计划委的市信息中心一并调整给市信息产业局管理,设置编制9名,可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2004年市编办批准从市信息中心调整增加3名编制,编制总数达到12人。

  2010年4月,市政府批准将市信息产业局的职责、机构和人员一并划入新设立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威政办发[2010]44号,市信息中心同时划归市经信委管理。

  市信息中心成立于1989年3月,先后隶属于市计委、市信息产业局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目前该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共有编制23人,其中干部编制20人,工人编3人,设置科级领导职数9名含副职2名。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承担政务外网和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具体工作由市信息中心承担。

  2002年市信息产业局建设开通中国政府网站,启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

  目前政务外网已经连接机关1—7号办公楼及其他约35个部门单位、700余台计算机,建成一个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一个数据和安全中心、三大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社会信用数据库和政务动态信息数据库,中国政府网站开通3项服务功能、5个用户频道,设置栏目112个、专题12个,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多次名列前茅。

  二、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青岛、济南等先进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管理体制、规划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一统筹领导机构不够明确,综合协调推进力量薄弱。

  一方面,我市虽然1999年就先后成立了市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领导小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但这两个小组都是虚设机构,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办公室还分别设在市委办公室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这种体制不利于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作为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推进主体的市信息产业局和市信息中心都是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行政管理职能,更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性和领导地位,无力承担推进电子政务所需要的综合协调和组织管理工作。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受机构、编制等方面限制,没有专职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二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由于管理上缺乏统一、权威的领导机构,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各自的利益关系,很多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论证,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应用现象突出,全市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工作基本处于单项业务孤立发展状态,跨部门、跨系统的整合式、一体化应用项目很少。

  受思想观念和建设模式限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分散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分头管理和使用,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给大规模、低成本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带来极大障碍,难以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

  三专业人才配置不尽合理,资源共享难以推进。

  大多数机关单位专业人员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无力对本单位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进行专业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多数单位电子政务工作无法开展、无力维护,效果大打折扣,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少数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人才闲置浪费,配置不合理、使用不科学,很多人工作吃不饱、才能无法发挥、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建议实现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针对机关建设提出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是电子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工作现状,借鉴兄弟市地特别是青岛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我市电子政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统一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负责市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及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实现党政统一管理,为低成本、大规模推进电子政务提供制度保证。

  指导各市区、开发区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成立了四大班子统一的电子政务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接受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业务指导。

  二统一规划,加强监督考核。

  将由市级财政投资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包括市级财政全额投资、差额投资以及市级财政性资金配套的项目审核、审批及管理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调整给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注重采用规划手段引导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加大业务指导与检查考核力度。

  将各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单位的电子政务工作情况列入全市机关工作考核项目,取代信息化工作考核项目,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加快制订《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范完善一系列规范性管理文件制度,由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实施,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指导。

  三统一网络,严格审批管理。

  加大党政电子专网政务内网建设管理力度。

  全市党政机关内部办公业务应用项目要全部依托该网进行规划、设计和推进应用;

市区、开发区专网平台要实现所在地党政部门的横向连接,以及与下一级镇及街道办事处的纵向连接。

  市区以下原则上接入市区专网平台,不再单独建设。

  加大政务外网建设力度。

  进一步完善政务外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二期工程,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满足各级党政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需要。

  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再单独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搭建的政务内、外网两个平台实现。

  拓宽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广度,提升网络应用层次,妥善解决电子政务内、外两个网络平台管理、运行和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统一软件,推进协同共享。

  加快完善和推广市党政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相关应用,今后凡是新建涉及全市或多部门的电子政务基础应用项目,能够依托该系统实现的,要全部依托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推广实施,不能依托该系统实现的,原则上要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开发或引进应用软件,在全市统一进行推广和应用。

  以中国政府网站为龙头,以部门网站群为依托,建设整合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应用管理平台,加快协调推进科技防腐、电子监察、电子审批二期工程等重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建设和推广。

  五分级推进,确保集中统一。

  在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的基础上,由各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负责分头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

  为巩固四统一分的管理体制,以后没有特殊需要,建议各部门不再建设平台级电子政务系统,不再建设新的机房,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新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经过电子政务办公室审核把关。

  四、电子政务工作体会第一,我市电子政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