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875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doc

生本教育中如何搞好学习小组的建立

随着生本教育模式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

生本教育就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合作学习一种教学活动,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造成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的做法。

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一是小组内成员互动。

  二是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讨论目的,或有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

  三是小组内成员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气氛。

  四是小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我认为小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的组织、小组学习的评价可设计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中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

  课前协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比如为了学习概率,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中讨论

  课中讨论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

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如:

可分为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向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

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后,学习小组成员到室外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通过实际操作、研讨,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

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它的作用是:

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是异质搭配的原则。

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其次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的竞争。

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将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

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要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搞好小组合作学习,让生本教育动起来

陈雪娇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种体现形式,生本教育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它把学生的快乐学习、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及学生成绩的提高融合在一起。

如何在课堂中进行生本教学,如何令生本之花越开越灿烂,笔者认为建设好生本“小组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创建成功的生本小组会在生本教学中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及时体现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要建设好生本的“小组文化”,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划分好生本小组。

生本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因为这样组内成员就减少了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互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人数过少又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一般4-6人为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同自己的小组,在小组划分上可以分两步走。

1.在最初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由组合。

这样相熟的人组为一组,好处就是组内容易分配任务,学生的发言也踊跃。

但几堂课下来,学生自己就会发觉其实这样划分的小组之间差别会很大,有些小组因为较多优秀生,因此总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获加分机会也多,而一些由基础较差较内向的人组成的小组就会被远远地抛离,欠缺竞争力。

因此他们就会产生重组小组的强烈愿望。

2.老师“顺应民意”开展小组重组。

这时的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成员固定后,上课时就按小组座位基本固定下来,以便随时进行生本小组间的相关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比较认同老师为他们重组的生本小组,这样的小组生机勃勃,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进行教学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小组内部文化。

生本小组基本固定后,建设好小组内部的文化就会令小组更具生命力,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教师应定期集中小组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各组内的合作情况,并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令他们在老师的关爱下积极投入到生本学习中,教师还应作为一名参与者,每次全程参与一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

在具体的组文化建设中,笔者主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1.构建特色小组。

小组的文化建设主要是以熔铸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核心,培养和激励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比如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建立组牌(或组徽),选定小组格言,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和规划,提出小组口号,建立墙面小组文化环境等。

优秀的小组必须具备强烈的合作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强烈的小组荣誉感,并具有民主、和谐、团结、上进的组间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从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例如我要求各小组自主设计一个具有本小组特色的标志牌,内容应包括组号、小组成员、小组口号等,以此作为创建“特色小组”的方式之一。

学生对此大都兴趣浓厚,组牌设计各具特色。

如我班五组的组牌设计为一只立体的手掌,5个手指分别贴有5个小组成员的大头贴,掌心部分,大大的组号“5”的周围环绕着他们的小组口号“手拉手,心贴心,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七组的组牌则设计为一枚心型,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用心交流,用心沟通”,既有特色,又有着丰富的内涵。

2.明确组员的职责。

小组内,每一个组员都是一个“官”,如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在熟悉组员的情况下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等;资料员要求知识面较广、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以便上网查找资料;记录员负责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登记好组员的表现情况;汇报员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分别分管不同的组内工作,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轮岗,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小组岗位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也令每一个组员充分发扬主人翁的精神。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进行有效的评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实现不同的目标,展示各自的才华,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因此在生本小组竞赛的活动中,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说明,公平的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小组展开友好竞争。

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学生评价,又可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谈认识和体会,指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同伴评价主要是小组成员对同伴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性、责任感等方面作出评价,小组长综合各组员意见得出一个总评。

小组评价是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侧重评价整个小组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分工合作、团队精神等方面。

2.教师评价,又可分为教师对个人和对小组的评价。

主要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表现、学习效果和小组团队合作性等作出评价,而且尽量采用加分形式,有个人加分也有小组加分,每堂课作记录并及时公布。

综合学生评价和小组评价,每月评出优秀的个人和小组,设置优秀学员、进步学员、明星组、进步组等不同奖项并进行奖励,而且个人与小组得分作为期末总评的主要依据。

这样同学们为了赢取高分,积极讨论发言,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

在生本教学中把“小组文化”建设好,我们的生本教学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交际合作等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