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910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建议

课题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课时

安排

共需要3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

三棱柱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放映庐山录像)(目的:

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

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

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

(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

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

解决办法:

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

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

苏轼个人情况。

西林寺。

)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

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

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

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

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首先提问: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

学习吟读诗句

读小黑板上的生字词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引发感情:

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

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

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

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好吗?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学生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实写观察的

角度不同

明理观察的效果

也不同          

教学探讨和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

 

共需要3课时

此为第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一、学习"

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

不要在"

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

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

不要浑:

(1)水不清,污浊;

(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

(3)全,满:

~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

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

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

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让学生说说诗句的大体意思,分组讨论整个诗句的意思。

重点讨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了这两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绘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背诵这两首古诗

此为第3课时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