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91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标Word文档格式.docx

6.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三大主流船型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降低15%,钢材利用率显著提高。

二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目标。

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

保持外贸出口稳定。

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

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

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带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三纺织工业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1.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0亿元,年均增长10%;

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

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

32:

19;

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3.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5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不断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

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

5.淘汰落后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2011年,淘汰75亿米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棉纺、毛纺落后产能。

四钢铁产业规划目标。

力争在2009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稳定。

到2011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总量恢复到合理水平。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

表观消费量维持在4.3亿吨左右,同比下降5%。

到2011年,粗钢产量5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4.5亿吨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维持在4%的水平。

2.淘汰落后产能有新突破。

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

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力争三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3.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

4.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提升。

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产品生产实现自主化,关键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使用比例达到60%以上。

5.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装备本地化率92%以上。

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6.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

(二)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

(三)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五)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六)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七)保持进口铁矿石资源稳定,整顿市场秩序。

(八)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

五 

石化产业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力争实现平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2011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1.产量保持稳步增长。

到2011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24750万吨、1550万吨。

  2.农资保障能力增强。

到2011年,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钾肥产量达到400万吨(折纯),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

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化肥比重提高到60%,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化肥储备基本满足市场调控需要。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重显著提高,县乡农用柴油供应网络不断完善。

  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成品油“北油南运”的状况得到改善。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煤化工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

  4.产品结构显著改善。

2009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10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11年轻质油品收率达到75%。

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

  5.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丁基橡胶等产业化技术取得突破,千万吨级以上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实现本地化,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6.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到2011年,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综合能耗普遍降低,大型炼油装置吨原油加工耗标准油低于63千克,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耗标准油低于640千克,大型煤制合成氨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低于1.8吨标准煤。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保持产业平稳运行。

   

(二)提高农资保障能力。

    (三)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

   (四)抓紧实施重大项目。

    (五)统筹重大项目布局。

    (六)大力推动技术改造。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九)支持企业联合重组 

   (十)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十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物流业规划目标。

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

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目前的水平有所下降。

七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目标。

力争有色金属产业2009年保持稳定运行,到2011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生产恢复正常水平。

2009年,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市场需求和生产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主要财务指标明显改善。

2.按期淘汰落后产能。

2009年,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铅冶炼产能60万吨、锌冶炼产能40万吨。

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80万吨。

3.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重点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下降到12500千瓦时以下,粗铅冶炼综合能耗低于每吨380千克标准煤、硫利用率达到97%以上,余热基本100%回收利用,废渣100%无害化处置。

每年节能约170万吨标准煤,节电约6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85万吨。

4.企业重组取得进展。

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

5.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

采用富氧底吹等先进技术的铅冶炼能力达70%,框架材料、无氧铜材、中厚板等高档铜、铝深加工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6.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

加强煤铝共生矿资源开发利用,形成100万吨氧化铝生产规模;

再生铜、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别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下游行业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

适应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需要,大力开发新产品和新材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

在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

对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大型铜冶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试点。

加快转变出口方式,鼓励出口机械装备、运输工具、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等终端产品,带动有色金属间接出口。

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

  

(二)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

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铅、锌、钛、镁新增产能。

按期完成淘汰反射炉及鼓风炉炼铜产能、烧结锅炼铅产能、落后锌冶炼产能和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

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烧结机铅冶炼产能。

  (三)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专项,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