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472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考点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7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

从特定的时代“洋务运动时期”来理解这一现象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唯物史观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及对这一现象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

【解析】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说明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降低成本,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

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排除B;

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

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答案】 A

(2016·

高考全国卷Ⅲ)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方面。

根据1932年和图案文字“抗敌”,可以看出这是有关抗日战争的事件

史料实证

实物史料是1932年的“抗敌牌”火柴图案,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的时代特征

【解析】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项错误;

利用人民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在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项错误;

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练真题———————————————————

1.(2017·

高考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

选B。

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

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

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2.(2017·

高考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选D。

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

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3.(2016·

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选C。

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

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4.(2016·

高考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

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

C项“开始”说法错误;

D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5.(2015·

高考全国卷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6.(2015·

高考全国卷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

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7.(2014·

高考全国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1853年时,英国商品因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人均消费的英国棉纱、棉布远低于印度的人均消费,根本原因是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对英国商品进行顽强地抵制。

故答案选D。

8.(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捐弃所恃,舍身喂虎”体现了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识到兴办实业对于救国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业一直被视为末业,而身为状元的张謇为了救国,毅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中,故选A项。

■练模拟———————————————————

1.(2018·

珠海高三质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

丝(单位:

万斤)

茶(单位:

包)

1843年

1300

1000

1855年

8400

56000

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

材料没有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无体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故C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列强的态度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2.当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太平天国起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兴大臣,开始主动改革开放,发展“洋务运动”。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团体——“绅商”。

绅商的诞生(  )

A.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B.导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

C.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D.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

根据材料“绅商”是亦官亦商的团体,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有利于瓦解小农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

“绅商”的产生与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绅商”是亦官亦商的团体,以清政府官员的身份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范畴,故C项错误;

“绅商”主要身份依然是清政府官员,属于传统士的范畴,因此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

威海模拟)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

通篇材料都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

所谓官僚资本指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该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D项错误。

4.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0.4%上升到14%。

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