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736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岩性描述Word文档格式.docx

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

粉砂泥状结构:

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滑。

砂泥状结构:

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

4.构造:

水平层理、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

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5.生物化石:

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

注意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

7.其他特征:

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8.综合定名

泥质岩的野外命名

颜色+混入物成分+结构+页理发育情况

如:

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

泥质岩描述举例

1.蒙脱石粘土岩:

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

断口粗糙,略具滑感。

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2~3倍。

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

2.黄绿色粉砂质页岩:

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二)

2.碳酸盐岩的命名

野外碳酸盐岩命名时,以上述表中的名称作为基本名称,结合结构(粒度)特征进一步细分。

命名原则:

颜色+层厚+特殊构造+颗粒类型(结构)+基本名

特殊构造:

为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等化学构造

浅灰色中层鸟眼状微晶白云岩如:

灰黑色中厚层虫屑泥晶灰岩

(三)碳酸盐岩野外观察描述的内容

⑴颜色

碳酸盐岩的颜色多为各种色调的灰色,色调的深浅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时,岩石可呈黑灰色或黑色;

含铁质时可呈红或黄色;

含泥质时多呈褐黄色。

⑵矿物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及粘土物质仅凭肉眼很难准确区分,因此在野外对碳酸盐岩进行鉴定,需借助于稀盐酸进行以下检验,并结合岩石的其它特征加以区分。

①滴盐酸剧烈起泡,伴有嘶嘶的响声,并有小水珠飞溅,反应后无残余物质者,一般以方解石为主,属石灰岩类。

②滴盐酸起泡较剧烈,但响声微弱,无小水珠飞溅者,仍以方解石为主,但可能含有少量白云石,属灰质白云岩类。

③滴酸反应不明显,起泡微弱,少量气泡滞留于岩石表面不动,无响声者,一般白云石为主,含方解石较少,属白云质灰岩类。

④滴酸不起泡或起泡极弱,仅在放大镜下才能见到极细小的气泡缓慢出现,将岩石研成粉末后滴酸则起泡,岩石常呈浅黄灰色,断口较粗糙,多呈瓷状或砂糖状,风化面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溶沟——刀砍纹者,一般以白云石为主,属白云岩类。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一)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碳酸盐岩是钙镁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一)碳酸盐岩的一般特征

1.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出碳酸盐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物质和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粘土矿物、蛋白石、玉髓、石膏等。

2.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多样,基本类型有颗粒结构(即粒屑结构)、泥晶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和残余结构等。

3.碳酸盐岩的构造,除常见的波痕、层理外,还常有缝合线,叠层石,鸟眼等特殊成因的构造。

4.碳酸盐岩常发生明显的成岩后生作用,如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等。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

1.碳酸盐岩的分类

①碳酸盐岩结构分类

②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

目前最为流行的分类方法,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结合野外填图工作实际,进行分类,供野外工作参考。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三)

⑤滴酸起泡剧烈,但泡沫浑浊,反应后在岩石表面留有泥质薄膜,岩石新鲜面褐黄色,且较疏松者,一般含有较多的泥质,属泥灰岩类。

⑶结构

碳酸盐岩结构类型较多,在野外观察时应首先确定是否有颗粒(粒屑)存在。

一般来说,颗粒多因颜色略与基质不同而显示出来,在风化会更明显。

对于颗粒(粒屑)结构的岩石,要注意观察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排列方式等特征,并确定颗粒的类型和百分含量。

此外,还要尽可能鉴别填隙物是亮晶,还是泥晶。

一般来说泥晶颜色较深,光泽暗淡,结构致密,并常含杂质。

颗粒含量少且分选磨圆差的灰岩,多以泥晶为主,亮晶颜色较浅并呈灰白色,较透明,方解石晶体亦粗大,有时可见解理;

颗粒含量高且分选磨圆好的灰岩,多以亮晶胶结为主。

准确鉴别泥晶与亮晶需在显微镜下进行。

对不合或少含颗粒(粒屑)的碳酸盐岩,应注意观察岩石的断口,光泽等特征,以区别泥晶结构及晶粒结构。

一般泥晶结构常呈致密块状、光泽暗淡、贝壳状断口等特征;

晶粒结构则断口粗糙或参差不平,可见较好的晶体或菱形解理等特征。

对具晶粒结构的岩石,应注意观察矿物晶体的大小、形态等特征。

⑷构造

观察有无层理、波痕、干裂,以及叠层石、缝合线、叠锥、鸟眼等构造,详细描述各种沉积构造的特征及发育程度。

⑸观察岩层的厚度,以及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等特征。

⑹观察岩石的次生变化,如压溶、溶蚀、重结晶、交代等现象。

⑺综合定名

(四)碳酸盐岩描述举例

暗紫色,中厚层状,块状构造,鲕粒结构。

滴盐酸剧烈起泡,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并含少量氧化铁混入物,因此岩石呈暗紫色。

颗粒类型主要为鲕粒,含少量生物碎片。

鲕粒多呈球形、椭球形,个别呈长条形,大小较均一,一般在2mm左右,肉眼隐约可见鲕粒内部的同心层状构造,含量约65%;

生物碎片多呈长条形,约2~4mm,生物种属难以确定,约含5%;

填隙物灰白色,较鲕粒颜色略浅,局部可见较粗大的方解石晶体,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含量约30%。

综合定名:

暗紫色中厚层亮晶鲕粒灰岩

变质岩的一般分类命名原则

变质岩是原先已经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岩石。

一、变质岩的分类

变质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

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可分为五大类:

1.接触变质岩类

2.气化热液变质岩类

3.动力变质岩类

4.区域变质岩类

5.混合岩类

各类变质岩产出的地质环境、变质作用特征见下表

二、变质岩的一般命名原则

1.变质岩的基本名称

变质岩的基本名称主要依据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具体命名方法如下:

⑴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岩石,在原岩名称之前加“变质”二字,如:

变质砂岩。

⑵具变晶结构或(和)变成构造的岩石:

如具定向构造,直接根据变成构造特征确定基本名称,如板状构造——板岩、千枚构造——千枚岩、片状构造——片岩、片麻状构造——片麻岩等;

不具定向构造的粒状岩,一般根据含量最多的矿物确定基本名称,如角闪岩、石英岩、大理岩(碳酸盐矿物为主)等;

个别岩石类型是根据外貌特征和结构、构造而使用习惯名称,如角岩、麻粒岩、变粒岩等。

⑶具碎裂结构、构造的岩石,依据碎裂特征确定基本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糜岩等。

2.变质岩的详细命名

采用颜色+特征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基本名称

矿物成分参加命名时,含量大于15%的直接参加命名;

含量5~15%的在矿物名称前加“含”字;

含量小于5%的矿物一般不参加命名,但特征变质矿物应参加命名,在矿物名称前加“含”字;

如银灰色石榴石白云母片岩。

当参加命名的矿物较多时,矿物名称可略写,如含硅线石十字石石榴斜长片麻岩。

二、沉积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一)碎屑岩的野外观察内容

1.碎屑岩成分的观察

砾岩:

对复成分砾岩可选择1-2m2的良好露头,统计100-200个粒经3-4cm的砾石成分,计算其百分含量,以确定砾岩成分。

并观察其砾石大小在垂向上的变化及砂岩夹层,用以指示沉积旋回和层理特征。

砂岩:

观察砂岩主要物质组分和岩石类型。

2.碎屑岩结构的观察

颗粒形态的观察:

主要对园度、球度和形态进行观察。

砾石颗粒形态判别方法是测定一定量砾石的长轴(A)、中轴(B)、短轴(C),求砾石的等轴性指数(A+C)/2B。

砾石的扁平系数(A+B)/2C。

砾石的形状用A、BC三者的比例关系确定,见图Ⅰ-6。

分选性及胶结类型的观察与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和相互关系。

碎屑岩组构观察:

选择露头良好点,测量数十个砾石长轴方位、扁平倾向、倾角及砾岩层面产状。

砂岩可采定向标本测定沙砾的长轴方位,以研究其组构特征。

3.碎屑岩构造观察

具有交错层理的砂岩层主要测定层系厚度、细层厚度、交错层细层的最大倾角及倾向,层系组的产状,以确定古流向,确定是交错层还是交错纹层(按层系厚度确定)。

交错纹理主要观察研究:

前积层的形态(板状或槽状);

爬升交错纹理,要查明逆流一侧是侵蚀面还是未侵蚀面;

区分水流沙波还是浪成沙波交错纹理;

观察有无构成脉状层理的泥质覆盖物,波状层理的泥质覆盖层。

交错层理主要观察:

交错层系的形态(槽状、板状或楔状);

前积层与层系底界的交切关系(角度接触或切线过渡);

在底积层内查找交错纹层(顺流或逆流);

在鱼骨状交错层中查找水流改向证据;

在交错层中找内部侵蚀面,分析是否为再作用面,找低角度层面,分析是否为侧向加积作用面;

分析交错层或风成(交错层系厚度大、细层倾角陡),还是海滩-前滨处形成的(削顶层系中的低角度交错层),或小三角洲的推进所形成。

4.古流向的观测

主要测定:

交错层理的古流向;

不对称波痕较陡—侧指示水流方向;

槽模呈辐射状散开,一端指示水流方向;

冲蚀槽可指示水流方向;

长形砾石(延长率(A/B)至少为3∶1)和化石,常平行或垂直主流方向排列,其叠瓦状分布也可指示水流方向。

(二)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内容

野外对碳酸盐岩主要观察岩石颜色、单层厚度、碳酸盐岩中颗粒与泥灰岩的相对含量、颗粒类型(成因类型)及含量,沉积构造和层序特征等。

注意观察以下内容:

1.观察风化面和新鲜面的颜色,加Hcl的反应情况,岩石结构。

尽快区分出是石灰岩还是白云岩(白云岩风化面呈灰黄—黑色,并有刀砍纹)。

2.岩层构造、层理类型(薄层还是厚层、层理明显程度)。

3.区分喀斯特角砾和原生角砾岩

4.观察地质形态特征,是层状还是不规则状,后者多为礁块灰岩(白云岩)。

5.确定成因标志:

据岩性特征、构造特征和生物化石等确定。

碳酸盐岩野外调查中,要分别对含有非生物屑颗粒的碳酸盐岩及含生物屑颗粒和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礁灰岩、结晶碳酸岩进行不同方法和内容的观测(详见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1991.1)。

(三)第四纪沉积物的野外工作方法

1.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命名,见表Ⅰ-13。

*砂土还可根据粒度细分为粗砂土(2-0.5mm粗砂为主)、中砂土(0.5-0.25mm中砂为主)、细砂土(0.25-0.1mm细砂为主)和极细砂土(0.1-0.05mm极细砂为主)

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坡积、崩积、滑坡堆积、泥石流堆积、洪积、冲积、沼泽堆积、湖积、海积、冰川堆积、灰化堆积、人工堆积等。

2.第四纪沉积物(地层)的划分

地层划分须采用各种综合方法进行,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同位素地层、古土壤单位、气候地层、考古地层和年代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以岩石地层为主。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根据沉积物特征,并结合成因类型,地貌单元形态特征进行。

地层对比在小范围内常用直接追索标志层的方法进行,如标志化石层、泥炭层、古土壤层、陆相中的海相夹层等。

3.第四纪填图工作

(1)第四纪剖面的测制:

先踏堪,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