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676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点的轨迹问题Word格式.docx

2.定义法:

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3.代入法:

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

可以说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

6.转移法:

如果动点P随着另一动点Q的运动而运动,且Q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那么只需将Q点的坐标来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P点的轨迹方程。

7.几何法:

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8.待定系数法:

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9.点差法:

求圆锥曲线中点弦轨迹问题时,常把两个端点设为并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作差求出曲线的轨迹方程。

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根本,它是相应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源”。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二、注意事项:

1.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的运动规律,即P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3.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

(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

检验方法:

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

 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

在此不一一缀述。

【典型例题选讲】

一、直接法题型: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2,0),圆C的方程为,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的比等于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

解:

设MN切圆C于N,则。

设,则

化简得

(1)当时,方程为,表示一条直线。

(2)当时,方程化为表示一个圆。

说明:

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变式--如图,圆与圆的半径都是1,,过动点P分别作圆、圆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以的中点O为原点,所在的

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可得:

因为两圆的半径均为1,所以

设,则,即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

(或)

评析:

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二、定义法题型:

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例2 已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l于点A,又过B、C作⊙O′异于l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过B、C异于l的两切线分别切⊙O′于D、E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由切线的性质知:

|BA|=|BD|,|PD|=|PE|,|CA|=|CE|,故|PB|+|PC|=|BD|+|PD|+|PC|=|BA|+|PE|+|PC|

=|BA|+|CE|=|AB|+|CA|=6+12=18>

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以B、C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练习:

已知圆O的方程为x2+y2=100,点A的坐标为(-6,0),M为圆O上任一点,AM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求点P的方程。

解:

由中垂线知,故,即P点的轨迹为以A、O为焦点的椭圆,中心为(-3,0),故P点的方程为

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三、代入法题型:

例3如图,从双曲线x2-y2=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1,y1)

则N(2x-x1,2y-y1)代入x+y=2,得2x-x1+2y-y1=2① 

又PQ垂直于直线x+y=2,故,即x-y+y1-x1=0②

由①②解方程组得,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可得P点的轨迹方程是2x2-2y2-2x+2y-1=0

练习:

已知曲线方程f(x,y)=0.分别求此曲线关于原点,关于x轴,关于y轴,关于直线y=x,关于直线y=-x,关于直线y=3对称的曲线方程。

(f(-x,-y)=0,f(x,-y)=0,f(-x,y)=0,f(y,x)=0,f(-x,-y)=0,f(x,6-y)=0)

四、参数法与点差法题型: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经过抛物线y2=2p(x+2p)(p>

0)的顶点A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B、C两点,求线段BC的中点M轨迹方程。

A(-2p,0),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p)(k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B点的坐标为,由于AC与AB垂直,则AC的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C点的坐标为,又M为BC中点,设M(x,y), 则,消去k得y2=px,即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

巩固与提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两不同动点A、B满足AO⊥BO(如图4所示).求△AOB的重心G(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

解法一:

以OA的斜率k为参数由解得

A(k,k2)  ∵OA⊥OB,

∴OB:

由解得B

设△AOB的重心G(x,y),则

消去参数k得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解法二:

设△AOB的重心为G(x,y),A(x1,y1),B(x2,y2),则 

(1)

∵OA⊥OB∴,即,……(2)

又点A,B在抛物线上,有,代入

(2)化简得

所以重心为G的轨迹方程为。

2〉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评析:

1.用参数法求轨迹是高考中常考的重要题型,由于选参灵活,技巧性强,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问题。

2.选用什么变量为参数,要看动点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见的参数有:

斜率、截距、定比、角、点的坐标等。

3.要特别注意消参前后保持范围的等价性。

4.多参问题中,根据方程的观点,引入n个参数,需建立n+1个方程,才能消参(特殊情况下,能整体处理时,方程个数可减少)。

五、交轨法与几何法题型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

例5抛物线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OB,求抛物线的顶点O在直线AB上的射影M的轨迹。

(考例5)

解1(交轨法):

点A、B在抛物线上,

设A(,B(所以kOA= kOB=,

由OA垂直OB得kOA kOB = -1,得yAyB=-16p2,

又AB方程可求得,

即(yA+yB)y--4px--yAyB=0,把yAyB=-16p2

代入得AB方程(yA+yB)y--4px+16p2=0① 又OM的方程为   ②

由①②消去得yA+yB即得,即得。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除去点(0,0)。

说明:

用交轨法求交点的轨迹方程时,不一定非要求出交点坐标,只要能消去参数,得到交点的两个坐标间的关系即可。

交轨法实际上是参数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解2(几何法):

由解1中AB方程(yA+yB)y--4px+16p2 =0可得AB过定点(4p,0)而OM垂直AB,所以由圆的几法性质可知:

M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

所以方程为,除去点(0,0)。

六、点差法:

例6(2004年福建,22)如图,P是抛物线C:

上一点,直线过点P且与抛物线C交于另一点Q。

若直线与过点P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图见教材P129页例2)。

由  

(1)

得,过点P的切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为   

(2)

方法一、(利用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联立

(1)

(2)消去得,

M为PQ的中点,

消去

PQ中点为M的轨迹方程为

方法二(点差法)由

则。

将上式代入

(2)并整理,得

ﻩPQ中点为M的轨迹方程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抛物线的基础知识,以及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导数求切线的斜率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向量法:

例7 、(1995全国理)已知椭圆如图6,=1,直线L:

=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

|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本题解法较多,是一道有难度的多动点轨迹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求解,其过程曲折,运算繁杂,而利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由此展开思路,不仅减少运算量,其过程也就变得平坦自然

总结:

以上给出了处理轨迹问题的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