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267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

7课时

课题一  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题】【多媒体播放】请学生观看屏幕上几幅图片,问:

这几种鲜嫩蔬菜和诱人可口的水果中储存着什么物质?

这些物质怎么来的?

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

是哪些人发现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科学家

实验过程或结果

实验结论

海尔蒙特

1648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

90kg干土减重57g

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1771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

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1779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光的重要作用

谢尼伯

1782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

CO2是原料,O2是产物

索热尔

1804

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

水是原料

萨克斯

1864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有机物是产物

2、分析其中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海尔蒙特他在9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3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纯净的的雨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增重74.5kg,土壤仅减少0.057kg。

提出质疑:

柳苗增加的74.5kg从哪儿来呢?

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仅少0.057kg的干泥土变不出来74.5的柳苗树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水,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什么?

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水不是土。

植物生长需水作为原料。

过渡:

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为后人留下一个问号。

(2)时光推移到十八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我们来观察他的实验,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熄灭了,在一个玻璃罩中放了一只小白鼠,结果很快也死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们的现象?

请同学们分析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会使瓶中的空气变坏。

进一步质疑:

如何才能使用使空气变好,当时科学家曾用水来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净化空气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

在玻璃罩中放了一盆植物后。

蜡烛和小白鼠都很好。

植物和蜡烛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小白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也没有死去。

总结归纳:

植物生长不仅需要空气而且能净化空气。

因为在当时,普利斯特利仅知道这些。

(3)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第一个实验,柳苗增加74.5kg是什么物质?

有机物。

那么如何知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呢?

我们来学习19世纪萨可斯的实验。

讲述:

首先把一盆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一部分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无颜色变化,而照光部分叶片呈现深蓝色。

结论:

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同时证明了光合作用时行需要光照条件。

3、由学生归纳上述实验,试试看可得到的什么结论。

二、师生共同总结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原料是什么?

产物是什么?

归纳出以下式子:

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为光合作用。

它是地球上一个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连线)

科学家实验过程或结果结论

海尔蒙特(1648)栽柳树5年植物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1771)钟罩里的小鼠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萨克斯(1864)光照天竺葵植物光照下产生淀粉

希尔(1938)光照绿叶的滤液植物光照下产生气体

课题二  探索光合作用(3课时)

第一课时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1、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各实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实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3、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初步形成保护植被,爱护森林的意识。

教师准备:

根据课本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

准备两株不同处理的天竺葵(洋绣球)。

一株是与书中实验要求一致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选取一个叶片让它全部被遮光纸遮住。

另一株是提前一天结束暗处理的植株,注意在这株植物上要选取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叶片的处理上同样要形成部分遮光和全部遮光的区别。

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案。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忆生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

植物体的自养的营养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

植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资的积累从何而来?

植物体内有机无制造的条件、场所和过程是怎样的?

2、分析蒙特海尔实验和萨克斯实验,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二、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方案:

学生4人一组,按照书中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针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也可针对实验步骤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归纳结论。

【思考】

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③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提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

组织讨论,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的方式,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教师在此基础上演示此实验的过程并根据对植物不同的实验处理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形成连贯性。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四、预设思考题:

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②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⑤我们吃的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了什么?

⑥生物圈中,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谁制造的产物。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改所倡导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起点高(情境高于教材)而落点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直接或间接源于教材),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

以课内外学生实验、探究性学习与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引导为依托实施本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前人做过的实验,学生经过探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把握实验要点;

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热情、机敏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为师者,这一切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体验到的。

一节课下来,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探究过程显得紧迫;

对于教师如何更好适应角色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越俎代疱,将学生的探索研究引向既定结论,教师应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使学生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磨炼和提高。

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一、【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可用燃烧方法来检验。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或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

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使水落到试管的下部。

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

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讨论】

1.请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思考】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有什么意义?

二、【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