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2060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docx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

教案设计(学期)

授课时间2016.9----2017.1教案编写时间2016.9

课程名称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总学时:

23

册数

上册

授课对象

五年级全体学生

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音乐教学要求相对。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渐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

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

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

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注意自然界的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表现声音。

2、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通过音乐启发学生听赏音乐,积累和丰富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进程

第次课

授课章节

学时

2

3

2

2

2

2

3

2

备注

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第1课时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第一课朝夕

课型

新授课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清晨》,听《晨景》、编创活动:

《早晨》。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脑、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

设计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

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

《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第2课时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第一课朝夕

课型

新授课

教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教学

准备

钢琴、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

设计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第2课时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第二课农家乐

课型

新授课

教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

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教学

准备

钢琴、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

设计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

“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

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

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第3课时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第二课农家乐

课型

新授课

教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丰收锣鼓》、主题创作活动。

教学

准备

钢琴、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

设计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

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

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第1课时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第三课 足迹

课型

新授课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琴、录音机。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脑、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个性化

设计

一、 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

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

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

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