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画感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画感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5课画感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5课画感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5课画感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课画感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课画感觉.docx

《第5课画感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画感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课画感觉.docx

第5课画感觉

第5课画感觉

教学内容:

《画感觉》与《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触觉》《画性格》《画情绪》等都是感觉系列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用美术语言来表达抽象感觉。

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以及对点线面的组织能力。

然而如何将点线面的组织与抽象的感觉结合起来表现,大胆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式、手段:

教师应运用观察、体验、对比欣赏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多体验,将抽象的感觉与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欣赏,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如何用点、线、形、色来对感知觉进行描绘,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准备:

PPT课件、道具盒(内装胶水)、水杯(内盛糖水)、手机(耳机)、水粉工具、画纸。

学生准备:

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回忆、体验,让学生了解自身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通过欣赏,了解不同的点、线、形、色彩与不同感觉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体验,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等形式来表现各种感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体验用美术语言表现抽象感觉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体验自身不同的感觉,并能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觉。

提高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知与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会欣赏他人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回忆体验

我试你猜:

1.猜味觉:

请一位同学喝一口水。

教师出示两幅味觉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味觉相符的一幅。

其他学生猜,他喝的是什么?

2.猜声音:

请一位同学听耳机里的声音。

教师出示两幅声音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听到声音相符的一幅。

其他学生猜,他听的是什么音乐?

3.猜触觉:

请一位同学摸摸盒子里的东西,教师出示两幅画触觉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摸到东西相符的一幅。

其他学生猜,他摸到的是什么?

4.小结:

你是如何猜中的?

这几幅画和刚才的味道、声音、触觉有什么关系?

5.我们身体的感官和心情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感觉,人类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用美术语言进行描绘。

揭示课题:

画感觉

设计意图:

感觉是抽象的,在导入时让学生用感官进行直接体验,能激发学生对感觉的记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体验与画面欣赏相结合,能够提高欣赏的效果。

二、探究学习

1.我画你猜:

(1)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感觉让你记忆深刻?

说一说。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过的感觉。

(3)画一画,画出你的感觉。

(4)小组交流,猜猜我画的什么感觉?

2.全班交流: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感觉,是如何表现的?

3.欣赏提升:

(1)出示课本中画感觉的范作,欣赏后说一说,小作者画的是什么感觉?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2)小结点、线、色彩在表现感觉时的运用:

点的大小、节奏变化;线的粗细、曲折、韵律变化;形的规整与异形;色彩的鲜艳、灰暗的对比等等。

(3)提出《黏乎乎》作品中的特殊技法,供学生参考。

4.教师示范

示范穿插在欣赏过程中,根据课堂生成,示范线和点的变化。

示范画出紧张的感觉和轻松的感觉的局部。

5.评价第一次作业

说一说:

回头看看自己的第一次作业,画的是什么感觉?

怎样调整可以让这种感觉表达得更加准确?

6.走近大师:

欣赏吴大羽作品

说说他的画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点线面和色彩在表现感觉时的变化与作用。

三、画画感觉

1.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一种感觉。

(2)画的时候,先不告诉别人自己画的是什么感觉。

(3)独立完成作业。

2.教师巡视,发现表现大胆的同学及时鼓励,提出表扬。

四、展示评价

猜猜游戏,自评互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2)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感觉并说出理由,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作者介绍自己作品。

(4)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感觉是自己的,但是作为一件作品,也要让欣赏的人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本课的作业,自评与互评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大胆说是大胆画的前提。

作业要求

本课设计了两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画画感觉。

在身体感官体验了各种感觉后来画感觉,一是为了唤起他们对感觉的记忆,二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次作业:

画画感觉。

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了欣赏提升的环节,对点、线、面和色彩在表现感觉时的变化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作业,画面的表现力会更强。

教与学的评价

感觉是自己的,因此,学生的自评环节显得特别重要。

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如何理解画面中点线面和色彩的运用,都是通过自评反映出来的。

学生大胆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创作。

如何欣赏抽象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同学间的互评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抽象画面的理解。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体验——互动——创作”中交替完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参与体验、大胆表达、表现想法方面应多给予评价和鼓励。

反思和总结

本课的学习要在抽象的感觉与点线面、色彩之间找到共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欣赏中理解,在创作中升华。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供学生体验的教具;为了提高欣赏环节的有效性,欣赏过程要与体验过程、示范过程有机结合,巧妙呼应;为了不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教师的示范最好是启发性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点线面的变化与感觉之间的关系。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一、体验导入

1.课间让学生在操场上玩跳绳、跑步游戏后进入教室。

2.出示表现热的感觉的图片和凉爽感觉的图片,选择一幅能表现你此刻感觉的图片。

3.提问:

你现在什么感觉?

(热、心跳很快……)为什么这幅图片能表现你现在的感觉?

(节奏强烈的曲线、折线和跳动的点,还有暖色调的色彩)

4.脱下外套,拿出水杯,喝一口课前接好的水,现在什么感觉?

(凉爽、舒服……)这样的感觉和哪一幅图片更接近?

为什么?

(平缓的线条、相对有序的点和冷色调的色彩)

5.揭示课题:

画感觉

二、欣赏探究

1.欣赏作品《打针的感觉》

(1)提问: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线条从一个点上放射出来,红黄蓝三原色)作者画的是什么感觉?

(2)你打针的时候,是这种感觉吗?

还可以怎样表现打针的感觉?

(3)画一画你打针或输液扎针时的感觉。

(4)展示评价:

结合画面说说你通过什么样的点线变化表现的。

2.欣赏作品《手麻了》

说说小作者是怎样表现手麻的感觉的(密集的、交错的细线条,从一点出发,像无数细细的针)

3.欣赏作品《黏乎乎》

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猜猜小作者想表现什么感觉?

这幅画的绘画方法和前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用有颜色的肥皂水在纸上吹出大大小小的泡泡,泡泡破裂晾干后,就有了这种效果)

4.走近大师,欣赏吴大羽作品《画感觉》

画家也用点线面来画感觉,欣赏后说一说,画家画的是什么感觉?

三、我画你猜

1.学生作业:

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画一画你记忆中的某种感觉:

冷、热、痛、痒等。

画的时候先不告诉其他人,你画的是什么。

2.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画的是什么感觉。

(1)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和表现方法。

(2)教师点评。

第6课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内容: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或许有年龄、体型、民族、肤色、职业的不同,也或许有性别、国籍等差异,正是这些不同和差异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

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表现,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感受生活的乐趣,关爱生命。

学生情况: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活跃的时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本课的教学结合小学中年段儿童的心智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学方式、手段:

本节课,以学定教,有效运用了激趣猜想,探索观察,尝试表现,实践创作等教学方式,结合白板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特征和造型。

教师准备:

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有街道的背景台、多媒体课件、白板、实物投影等。

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铅笔、剪刀等绘画工具及制作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群,掌握人物的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不同方法和材料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体现不同的特征和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职业和社会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对人类广博的爱心。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各式各样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相貌、体型、服饰以及动作等特征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如人物动态、特征等。

教学设计

一、图形导入  

1.猜想图形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猜猜看画的是什么呢?

生:

略……

师:

是不是呢?

我们来揭晓谜底!

和老师一起数三声吧,“一、二、三”。

原来是小姑娘的近视眼镜啊,你一定没想到吧!

这个呢?

原来是大力士的八字胡。

现在你能猜出这个图形了吗?

噢,是大胖子的大肚皮!

(课件预设:

三个圆,点击后变化为三个图形。

再次点击,缩小变为人物的部分特征。

(教学建议:

有白板环境的教室可利用白板演示,没有白板的教室可用电脑鼠标操作完成。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最喜欢的猜想形式,通过观看动画猜人物,让学生自己在图画中寻找人物的特点,在猜想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交流

师:

这三个人各有特点,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是因为这些特点才形成形形色色的人群。

你瞧,图片上的这些人,你能说出他们的一到两个外形特征吗?

生:

乐呵呵的大厨。

生:

高个子的光头叔叔。

生:

络腮胡子的大叔,裹着长裙的度假女生,胖墩墩的牛仔,苗条的职业女性,大鼻子的爷爷、黑皮肤的女士……

(教学建议:

点击画面的空白处,将逐一出现形形色色的人。

设计意图:

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图片,初步感知找人物特点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欲。

3.知识链接

师:

同学们,他们虽然肤色不同、长相不同、体型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是什么呢?

对了,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

师:

在我们这个地球家园上,你知道居住着多少人吗?

生:

全世界有69亿人呢!

师:

其中,有一个国家人口最多。

你知道吗?

生:

中国为世界人口之最,有13亿多。

(教学建议:

点击画面热区,则将人物推远,呈现地球的画面。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为学生感性认知地球上人口众多提供了具体素材,众多的人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为揭示课题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巧妙揭题

师: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人物各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形形色色的人》吧!

(板书:

形形色色的人)

三、尝试探究

1.分类欣赏

师:

曾经有一个爱旅行的男孩子叫尼尔斯,他环游了世界,用相机记录下了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照片吧!

师:

肤色,将人类划分了不同的种族;体型,让他们对比鲜明;职业,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年龄,让我们体验了成长的足迹;民族,让世界大家庭别样精彩。

(教学建议:

点击课件“照片”,可以对照片分类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照片的欣赏,使学生不仅感受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更对人群的肤色、体型、职业、年龄、民族等分类有了初步认知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场景再现

师:

环游世界真是精彩,能见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

不过同学们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你的身边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呢!

师:

这是哪里呢?

这些人打着伞在干什么呢?

生:

他们冒着雨在看球,是忠实的形形色色的球迷……

师:

这又是哪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