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070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34.9,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配套、物流配送为保障的生产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商贸消费市场日益繁荣,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城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61元,增长11.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44.2元,增长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34元,增长7%。

工业和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有力的推进了漳州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市的现代物流业起步比较晚,早期的传统物流企业基本是以简单的货运代理业务,规模也多比较小。

近今年,随着漳州“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工业总量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批仓储物流,配送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茁壮成长。

目前,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有吉马商贸物流,聚善堂医药物流,闽台水果物流,新城物流,东海岸保税仓储物流,以及四通物流,金胜物流,锦星物流,金帝物流等。

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引来不少外地物流企业落户漳州,如福建盛辉物流,厦门中通国际网络鹭升物流,厦门闽南三通物流,厦门晋联物流,厦门三江华宇物流等等。

2010年,全市在册物流企业共有352家,年营业收入156.7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2%,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06家,营业收入126亿元,创税利1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和27.4%。

鑫展旺、四通、芗客隆、聚善堂、东海岸物流保税、吉马、平和大世界等大型龙头物流企业茁壮成长,年营业额均达亿元以上。

(三)专业物流模式日趋成熟

随着产业集群的集聚壮大,我市物流企业逐步趋向行业化发展。

目前,我市在医药、钢铁、化工危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和水产品等方面的专业物流模式已日趋成熟。

例如,以福建东海岸水产品物流保税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品专业物流已初具规模。

该物流保税中心征地505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主要开展外来物流和远洋捕捞水产品的转口贸易或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和国际中转等业务,拟建成集仓储(冷冻)、配送、金融保险、海关检验为一体的水产品现代物流中心。

目前该中心已投资2.4亿元,建成了5座冷冻库,冷冻储藏能力可达100万吨。

(四)政府协调推动作用显著

对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的扶持推动力度在加大。

积极向上挣取国家、省里对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并及时把资金支持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

几年来,吉玛集团、锦星物流、聚善堂医药物流、东海岸物流保税中心、漳州开发区码头公司等现代物流建设项目,分别得到国际发改委资金扶持110万元,150万元、240万元、350万元、1000万元;

2006—2010年,全市新建成或改造农家店家,新建配送中心个,获得商务部和省级扶持资金1452.7万元。

同时,根据国家、省里产业导向,策划生成福建鑫展旺、福建四通、聚善堂、古雷物流园区等项目列入国家、省里储备项目,获得上级的资金支持。

二、发展的机遇

(一)农业生产和商贸业持续增长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漳州是一个农业地区,素有福建乌克兰的美称,是一个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水产、水果、蔬菜年产量高达600-700万吨,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国家批准的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漳州农业的外向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出口占总量的30%(农业外向型地区的衡量指标为20%),加工比例高占农产品的42%,高出全国平均数的10多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528家,总产值491.2亿元,比增45.94%。

漳州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货值21.56亿美元,比增49.8%,“十一五”期间增长1.7倍。

商贸业发展方面。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02亿元,同比增长18.1%。

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93.49亿元,比增18.2%;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53亿元,比增17.2%。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9个,经营面积64.4万平方米以上,成交额约69.67亿元。

(二)产业集群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集中的货源条件

2009年8月漳州市委召开九届八次会议同意《漳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对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4+4”,明确打造石油化工、特殊钢铁、优质食品、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电子光伏、汽车汽配、船舶维修、特殊玻璃、生物制药“十大强势产业集群”,为新时期漳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随着“4+4”和十大产业集群的确立,漳州新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2010年,“4+4”产业产值1536.93亿元,增长33.4%,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

其中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122.56亿元,增长33.8%;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四大战略产业完成产值414.37亿元,增长33.1%。

数据表明,漳州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成为拉动漳州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按照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18%的比例估计,漳州十大产业集群至少能为物流业提供180亿的市场机会。

(三)现有物流基础较好

改革开放后,我市在发挥农业优势的同时加快工业发展,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市拥有16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已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

近年来,我市融入“海西”的优质食品加工、对台贸易合作、新兴工业制造等三大基地建设,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食品、机械、电子、电力等支柱产业和建材、旅游等重点产业逐步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部分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源条件。

因为我市物流的汇集量大,对周边地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福建省物流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上,将漳州确定为我省的地区性物流节点之一。

(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漳州是国家交通部确认为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铁路、公路、港口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善。

鹰厦铁路和即将投建的厦深、龙厦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19、324线横贯南北,厦漳、漳诏、漳龙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境。

从2004年开始,每年建设1000公里的农村水泥路,进一步完善了路网功能及其通达深度。

漳州海岸线长681公里,占全省1/5,所属的招银港区、东山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畅其流拓展了四通八达的渠道。

(五)市场机制为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漳州市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要求,建章立制,加强对市场的长效监管。

市政府颁发了中介机构管理办法,以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为重点,界定了10类38种中介机构,明确了监管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

17个行政监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了配套监管制度。

市监察局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

漳州市建立了中介机构诚信管理制度,明确标准,建立档案,定期开展诚信中介评选活动,公开曝光严重失信中介机构。

并规定,对严重失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政府投资项目,3年内不得委托其从事中介业务。

2009年《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一审。

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立法。

随着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陆续颁布和政府管理市场秩序的政策的出台,漳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

(六)漳台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物流发展迎来新机遇

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35.8%,台湾很多政商名流的祖籍地在漳州。

独特的地缘和人文优势,孕育了漳台经贸合作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漳州市引进台资已连续10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在大陆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东莞,位列第三,台资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两岸三通后,漳州市对台的地缘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齐全的的漳州市是台湾高科技企业落户的极好地区。

目前,漳州部分物流企业已与台湾同行合作,如福建东海岸物流保税中心在台湾设立办事处,开展水产品原料采购、储存等业务合作。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更加深入发展,漳州将成为大陆与台湾货物中转的基地,物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安排分管领导跟踪落实物流项目的建设。

各级各部门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跟踪落实,直接促进了一批物流配送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

2005年以来,我市积极参与国家、省物流发展规划工作,先后出台了《漳州市2008—2015年服务业发展规划》、《漳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漳州市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漳州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发展思路和建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2009年8月份漳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物流业发展定位是“把漳州建设成服务周边发展的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

良好的基础条件和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为发展物流业和区域的物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若干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策略,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场为目标,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以东山、古雷等港口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强闽台物流通道建设;

加大引进力度,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着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项目,不断推进区域物流合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坚强的物流保障体系提供节点支撑。

“十二五”期间,牢牢抓住“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漳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港口交通物流,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高效运转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漳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建立,成为海西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物流节点。

——立足我市发展实际,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30亿元,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0%。

——加大《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抓大项目,以项目壮大物流总量、提高物流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

到2015年,建设一批物流重大项目,生成和推进20项重大项目。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业体系,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