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188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ppt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初步经历了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讨论较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在代数几何中进行量与量之间的转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依据,更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鉴于这种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喜欢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式,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等式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熟记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难点确定为: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天平平衡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观察、归纳和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自主回忆补充法。

例如:

复习导入部分。

能唤起学生对前知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归纳法。

例如:

探究P81页图3.1-1和3.1-2天平平衡。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参与度。

3、探究猜想,讨论交流法。

例如:

抽象概括等式的性质1、性质2.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归纳能力。

4、导学案教学法。

例如:

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

通过规范的板演,给学生解惑,理清思路,增强记忆。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了五个数学环节。

1、前知链接、设疑导入新课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抢答前知。

通过估计方程的解导入新课,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2、探索等式的性质

(1)多媒体展示跷跷板时安排小组探究任务。

结合课本81页图及生活体验找天平平衡的规律特点,并在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

(2)结合导学案汇报讨论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采用掌声鼓励、翘大拇指表扬、打分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3)通过多媒体适时呈现结论,教师点评,呈现板书。

四、教学过程分析,3、比一比,评一评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我精心设计了一组习题,本题采用分组抢答比赛的形式,让竞争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组习题,追问利用等式的性质能否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呢?

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4、例2教学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四道典型例题,我放手交给了学生,采用了先让学生口答,再演板的形式,我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演板的同时,我在班内来回巡看,给下面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错误步骤给予订正,做题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自主归纳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既实现了突破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建模思想。

四、教学过程分析,5、巩固新知,归纳小结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充分发挥组长职责,由组长检查向老师汇报组员学习情况。

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形成小结。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质,我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跷跷板激发兴趣,后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二部分是对等式性质的运用。

通过例题和练习,揭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为后面学习解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