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806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基础练习题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磁场强度H与产生磁场强度的励磁电流I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B总是与磁场强度H成正比。

磁物质中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面积小。

与软磁材料相比,硬磁材料的矫顽磁场强度Hc和剩磁感应强度Br较大,磁滞回线面积也大。

利用硅刚片制成铁芯,只是为了减小磁阻强度Hc和剩磁感应强度Br较大,磁滞回线面积也大。

(对)

利用磁通穿过铁芯时要产生铁损耗。

两线圈磁路尺寸完全相同,一为木制,一为钢制,如两线圈的磁动势相等,则其H值和B值都应该对应相等。

磁路中气隙加大时磁阻加大,同样的磁通就需要较大的磁动势。

直流电磁铁,在保持气隙处磁感应强度Bo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气隙处铁芯的截面,可使吸力加大。

同一材料长度相同,截面积大则导磁性能好。

磁路中气隙加大时磁阻加大,要产生同样的磁通就需要较大的磁动势。

在一个截面积相同但有气隙的无分支磁路中,虽然、B处处相等,但H却不同

二选择题

描述磁场中各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B)

A磁通量B磁感应强度C磁场强度D磁导率

各种材料的磁导率U值不同,其相对磁导率Ur为(B)

A空气100B真空为1C硅刚片为D铸刚为1

当铁芯变压器原绕阻外接电压U1及频率f不变时,接通负载时的铁芯磁通密度一般比空载时(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都不对

空心线圈被插入铁芯后(A)

A磁性将大大增大B磁性基本不变C磁性将减弱D铁芯与磁性无关

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环形线圈,一为铁芯,一为空心,当通以相同直流时,两线圈磁路磁场强度H的关系(B)

AHfe>

HoBHfe=HoCHfe<

Ho

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环形线圈,一为铁芯,一为空心,当通以相同直流时,两磁路的磁感应强度B比较为(A)

AB铁>

B水BB铁=B水CB铁<

B水

铁磁材料的电磁性能主要表现在(B)

A低导磁率、磁饱和性B磁滞性、高导磁性、磁饱和性C磁饱和性、具有涡流D不具有涡流、高导磁率

磁化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

A磁畴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转向形成附加磁场

B磁化过程是磁畴回到原始杂乱无章的状态

C磁畴存在与否与磁化现象无关

D各种材料的磁畴数目基本相同,只是有的不易于转向形成附加磁场

为减小剩磁,电器的铁芯应采用(B)

A硬磁材料B软磁材料C矩磁材料D非磁材料

在一个具有气隙的铁芯线圈磁路中,气隙处的磁场强度Ho与铁芯处的磁场强度H比较,其结果是(C)

AH>

HoBH=HoCH<

Ho

将一直流铁芯线圈的在铁芯锯开一个口子,若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及电流不变,则磁感应强度B(A)

A减少B增大C不变

对照电路和磁路欧姆定律发现(D)

A磁阻和电阻都是线性元件B电路和磁路欧姆定律都应用在线性状态

C磁阻和电阻都是非线性元件D磁阻是非线性原件,电阻是线性元件

磁路计算时通常不直接应用磁路欧姆定律,其主要原因是(C)

A磁阻计算较繁B闭合磁路压之和不为零

C磁阻不是常数D磁路中有较多漏磁

三填空题

永久磁铁和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存在。

铁磁材料能够被磁化的原因是因为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磁畴。

铁磁材料能够磁化的原因是具有磁畴结构和有外加磁场。

铁磁材料被反复磁化形成的封闭曲线称为磁滞曲线。

由铁芯制成使磁通集中通过的回路称为磁路。

若铁芯线圈接到正弦电压源上,则当频率增大时,磁通将减小,电流将减小。

交流电磁铁的铁芯发热是因为磁滞和涡流现象引起的能量损耗。

在铁磁材料中,软磁性材料磁滞回线面积较小,硬磁材料磁滞回线面积较大。

涡流耗损会引起铁芯发热,减少涡流的方法可采用硅钢片叠成铁芯。

交流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铁芯一般采用硅钢片制成。

习题五

一判断题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如果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磁通是固定的,则感应电动势为零。

(错)

藕和系数表示两个线圈磁耦合的紧密程度。

只有当两个互感线圈发生互感现象时,才存在线圈同名端。

线圈1的一端和线圈2的一段为同名端,那么和线圈1的另一端和线圈2的另一端就互为异名端。

把两个有互感的线圈的异名端串接起来称为反向串联。

两个顺串线圈中产生的所有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把两个有互感的线圈的同名端串接起来称为顺向串联。

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电流大小由电源决定,二次绕组电流由负载决定。

变压器不能改变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电压电流的相位。

因为变压器一次绕组二次绕组没有导线连接,故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电路是独立的。

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

变压器可以改变电压、电流和阻抗,所以应用广泛。

220/110v的变压器,一次绕组加440V交流电压,二次绕组可得到220V交流电压。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就是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上的电阻损耗。

二判断题

当两个线圈发生互感时,第一个线圈产生的自感磁通∮11和第一个线圈在第二个线圈中产生的互感磁通∮21的大小关系是(D)

A∮11=∮12B∮11>

∮12C∮11<

∮12D∮》∮21

互感系数与两个线圈的(C)有关。

A电流的变化B电压的变化C感应电动势D相对位置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B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C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与两线圈绕向有关

D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与两线圈绕向无关

50Hz、220V的变压器,可使用的电源是。

(C)。

A220V直流电源B100Hz、220V交流电源

C25Hz、110V交流电源D50Hz、330V交流电源

在220/110的变压器一次绕组加在220V直流电压,空载时一次绕组电流是(D)

A0B空载电流C额定电流D短路电流

变压器的变化比n准确说是(B)

AU1/U20BE1/E2CU1/U2DI1/I2

三填空题

耦合系数的数值范围是0《K《1。

在同一变化磁通的作用下,感应电动势级性的端点叫同名端,感应电动势极性的端点叫异名端。

各种变压器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变压器工作时与电源连接的绕组较一次绕组,与负载连接的绕组较二次绕组。

变压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气设备。

丛变压器一次绕组看去,二次绕组阻抗Z变为原数值的

变压器在运行时,绕组中电流的热效应所引起的损耗通常称为铜损。

交变磁场在铁芯中所引起得损耗可分为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和称为铁损。

习题6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电路的瞬态过程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一段时间后将消失。

()

所谓的动态元件是其电流或电压是时间变量的微分或积分。

有人认为,含储能元件的电路从一个稳态变到另一个稳态需要时间,是因为能量不突变。

电路的过渡过程的出现是因为换路而引起的,所以不论什么电路只要出现换路就会产生过渡过程。

电感元件L中磁场能量一般情况下只能连续变化而不能发生跃变。

电容器充电规律是在时,Uc=0.()

随着电容器充电过程的进行,电流逐渐增大到无穷大。

某一阶RC电路,当R值一定时,C取值越小,换路时的暂态过程进行得越快。

对于一阶动态电路只要知道了三要素,就可以直接写出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解。

二、选择题

电容器充电时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为()。

=U(1-e)

构成微分电路的元件是()。

A、电阻和电容B、电感和电容C、电阻和电感D、电阻和电源

电路的过渡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认为达到了稳定状态,这段时间大致为时间常数的()倍。

A、1B、3~5C、10D、100

RC串联电路对零状态电容充电时,经过一个时间常数的时间,电容电压可以达到稳态值的()倍。

A、B、D、

三、填空题

在换路瞬间,电容元件的电流值有限时,其_______________不能跃变。

产生过渡过程有两大原因,即外因和内因,外因是______________,内因是电路中有______________元件。

对于一个原来未充电的电容在换路得瞬间,电容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一个原来没有电流流过的电感在换路得一瞬间,电感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

某一阶RC电路,当R值一定时,C取值越小,换路时的暂态过程进行得越___________。

电感元件L中的磁场能量一般情况下只能______________变化而不能发生_____________。

在换路瞬间,电感元件的电压值有限时,其_____________不能跃变。

有的电路发生换路后存在一段过渡过程,是因为电路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件。

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初始值和_____________。

RC电路的时间常数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