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699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58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写会认生字,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2.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寓言故事。

(学生)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寓言故事的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出课题。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3.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识读字词,初识课文

1.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词。

3.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点拨:

“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uà

n,它的其他读音是quān和juān。

4.出示词卡,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5.指读课文,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文本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出示课件(课件:

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

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

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3.继续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4.引导学生细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什么态度?

想了什么?

做了什么?

结果如何?

对此你有何感想?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展示汇报。

2.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引导学生思考:

生活中,我发现(),我想说应该(),因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1.会认、会读课本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会认《揠苗助长》中生字,从寓言中悟出寓意。

2.制作生字词卡片。

(师生)

教学环节:

一、揭示文题,导入新课

1.板书题目:

揠苗助长。

2.指导理解“揠”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4.引导学生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揠苗助长》动画视频。

2.启发学生思考: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谁揠苗助长?

3.教师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1)默读《揠苗助长》,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标出故事共有几个自然段。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教师强调字音:

“算”是平舌音;

“喘”是翘舌音、前鼻音;

“望”是后鼻音;

“费”的声母是f。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5.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3)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6.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7.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思考题:

这个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呢?

2.理解“巴望”一词。

(1)出示“巴望”,查字典理解“巴望”。

说说“巴望”的近义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巴望”和“盼望”的区别。

(“巴望”的程度更深,是非常盼望,想立即实现。

3.教师:

这个人巴望什么?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这个人做了哪些事说明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天天到田边看;

焦急地转来转去;

天天想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4.出示思考题:

可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

去掉“好像”行吗?

为什么?

5.教师引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

什么办法呢?

他是怎么做的。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6.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他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

(2)出示第2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7.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思考:

农夫会对他的妻子、儿子怎么说呢?

(2)指导思考:

从他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学习生字“费、算、截”。

(3)情景表演。

指导学习“喘”字。

8.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心里怎么想的?

(父亲干什么去了,会这么累?

禾苗怎么会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呢?

)怎么做的?

(他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9.思考讨论:

这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2个生字:

“筋”“疲”。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教师强调:

“筋”是上下结构,“疲”是半包围结构,写“疒”时,不要忘记写外面的两点。

(3)教师范写“筋、疲”2个生字。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2.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续编故事。

附: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认真研读教材,我认为文章中“我”的绘画作品、学生的嘲笑是引子,是铺垫,要着力表现的是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在老师的教诲过程中,我、同学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多种表达手段,如多处对比、人物对话、多种标点、情感留白等,真实地再现了绘画课上发生的场景,展示了人物内心发展变化的历程,诠释了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所以本课设计不仅要突出读的指导,还要注重文本的补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等词语的意思。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3.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杨桃的图片资料和临摹技巧方面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水果。

(板书:

杨桃)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

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课文围绕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对学生难认的字音示范读。

(2)出示本课生词:

要求、叮嘱、审视、半晌、熟悉、哈哈大笑、一端、轮流……

(3)理解词语(审视、严肃等)。

2.指名说一说课文围绕杨桃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进一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部分。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处理问题。

联系全文内容,感悟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先来听写本课生字词,看谁最棒。

2.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回答:

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而引发的事情。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找出动作描写的句子,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态度?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18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18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理解第13~15段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最后一段。

3.引导学生讲述: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会让我们受用终生的。

14小马过河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

针对这一特点,本导学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识字,写字。

1.准备生字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