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60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剖析文档格式.docx

第三章西厢记

1、故事流变

2、剧情梗概

3、艺术成就

四、元·

第四章(略)

五、元·

第五章元代散曲

1、散曲概论

2、前期散曲

3、后期散曲

六、明·

第一章三国演义

1、成书过程

2、基本内容

3、人物举要

七、明·

第二章水浒传

1、成书前后

2、思想内容

八、明·

第三章西游记

2、主要内容

3、人物形象

九、清·

第三章红楼梦

1、作者版本

2、盛时写衰

 

◆填空题准备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窦娥三个奇异的誓愿:

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3、《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4、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

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名词解释准备

1、优孟衣冠:

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

滑稽列装》记

载,有一个叫孟德杂戏艺人经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他儿子很穷,孟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王,神态与孙叔敖一模一样。

楚王以为是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规劝楚王,楚王封赏孙叔敖的儿子。

2、《窦娥冤》:

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作品的典型。

故事讲述

了善良而多难的女性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而含冤而死的悲剧故事,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对残酷的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

3、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

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个部分,角色分为旦、末、净、丑四类。

4、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它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用南方方言演唱,演唱形式灵活多变。

代表作品有《琵琶记》、《张协状元》等。

5、散曲:

是一种形成于元代同音乐相结合的抒情类诗歌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

形式,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其特性有三:

其特性有三点:

一是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6、小令:

散曲的一种形式,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短小精美。

包括

带过,亦含重头。

7、套曲:

散曲的一种形式,又称散套、套数,多曲连缀,宫调一致,全套一韵到底,

标有煞尾。

8、诸宫调:

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又称“话本”。

它取同一宫调的

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

今存之诸宫调已很少,例如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等等》。

9、《西厢记诸宫调》: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董解元。

其故事源于唐元

稹《会真记》。

内容上热情地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艺术上充分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语言质朴奇俊,对《会真记》有一定超越。

10、关汉卿:

是元杂剧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生活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之

下,他的戏剧创作及艺术风貌呈现鲜明而驳杂的特点。

在内容上,关注民生疾苦又不失儒家仁政、人伦思想;

在创作风格上,雅不离俗、俗不脱雅。

代表作有《窦娥冤》、《墙头马上》、《救风尘》。

11、《红楼梦》中版本

●甲戌本(1754):

●己卯本(1759):

又称脂怡本,残存四十一回零两个半回,其中有“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字样,为脂本《石头记》首次出现“红楼梦”标题。

●庚辰本(1760):

正文相对齐全,抄写时间亦早,或为作者生前最后一本。

加之脂批相当丰富,故在传世抄本中,此本最为珍贵.

●戚序本:

清乾隆年间德清戚蓼生藏并序,故称“戚蓼本”。

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首次石印,称为“有正本”。

除第七十八回缺部分文字外,其他无损。

●俄藏本

12、铁崖体:

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创新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

铁崖体"

.

13、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

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简答题准备

Ø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其书内容的关键词就是争斗,包括权利之争、军事之争和智谋的较量。

一、群雄逐鹿,权力斗争。

权力之争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

相互争斗。

天下始分之际,诸侯蜂起,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反复,分合无常;

到了三足鼎立之时,多次交锋。

另一方面,是利益集团内部的权利争斗。

二、狼烟四起,军事斗争。

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官

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诡计多端,智谋较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客弄权,居心叵测。

以王允

以貂蝉为饵,设下连环计,离间吕布与董卓;

再说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一方面,是军事战术层面,兵不厌诈,屡试不爽。

例如小说中诸葛亮以空城计吓败司马懿撤兵退去。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例如仁

爱宽厚的刘备、奸诈狡猾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等等,这些人物性格较为单一稳定。

在塑造特征化的人物时,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一、出场定型。

如曹操少时诈“中风”诬陷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非凡抱负等,是性格的亮相;

二、反复皴染。

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强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

三,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四、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刘备之仁与曹操之奸对比。

2、就其选材和虚实而言,《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采取了虚实结合,

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法,进行材料的取合和安排,在史实和民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和艺术想象。

3、就叙事和结构而言,小说奖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

性流程,全书五条线索交互联络,全书结构既宏伟又严整;

既纷繁又脉络分明。

4、在描写战争上,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千变万化,绝少雷同,把战争写得有

张有弛,富有节奏感。

5、在语言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文言浅近,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中“三绝”人物分析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当人物出场时,作者

会结合人物具体的身份,交代其事件发生的原委。

而将人物置于风口浪尖之地,让人物展开行动,行胜于言。

以宋江为例。

而人物的形象是变幻起伏的,动态呈现。

例如林冲,从妥协到反抗;

在塑造人物中,作者注重细节的刻画,使得人物肌理齐全。

例如武松面对潘金莲的挑逗。

2、独特结构,自成起讫。

《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

前部分是描写英雄的传记,由此人引出彼人,例如书中以王进带出史进,引出鲁智深,再引出林冲;

后部分以时间为顺序,写几次征战。

整体上互为勾连,而又相对独立。

3、语言风格上,以白话写景、叙事、传神,凸显个性;

同时语言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源于市井的口语语言。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

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1、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全忠仗义”和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精神。

2、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3、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在艺术特色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不同之处

1、在人物上,概念定型——动态丰满

2、在结构上,辩状结构——链式结构

3、在语言上,文白相间——纯属白话

★《西厢记》

一、王实甫《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德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一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3、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还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塑造人物。

二、《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在情节上,剧情曲折,峰回路转,摇曳多姿,好事多磨。

主要体现在老夫人赖婚、赖简、拷红等。

2、在人物上,对人物进行多维描写,浑然立体。

作者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例如张生俊才而懦弱,莺莺矜持而又反复无常。

3、在心理上,曲为心声,委婉含蓄。

如“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唱词,表达内心的情感。

4、结构上,双线并进,交相传递。

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

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5、在体例上,多本连演,突破常规。

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

并且打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

6、在语言上,语言优美,辞藻华艳。

唱词华丽典雅,宾白是鲜活的口语,充满诗情画意,又有生活气息。

三、简要评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

(1)“长亭送别”一折的戏曲矛盾冲突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继续和强化展开。

着重表现崔莺莺在人生观、道德观与婚姻爱情观上与老夫人的矛盾冲突。

(2)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3)曲辞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花间美人。

抒情性和叙事性的完美结合;

人物行为表现和心理刻画的完美结合;

优美的抒情风格与人物性格表现的完美结合;

借鉴并创造性地利用古典诗词的抒情艺术手段等。

四、西厢故事的演变过程

1、最早的文本时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莺莺与张生的相见、相悦、相欢,但终被抛弃的爱情悲剧故事

2、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