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光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三光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光学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
邓磊:
课标的要求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这一部分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赵老师,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怎么样进行设计的呢?
赵兵老师:
我们比较了一下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编者有自己的考虑,我们就是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来看一下沪科版的教材,对于光的传播这一部分,它有这么几部分内容,分别是“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在光的传播、反射这个地方加入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人教版,它的光的部分是分成两章,第一章是“光现象”,一共有六个小节,跟沪科版比较,它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加入了“看不见的光”,这可能是考虑到了课标当中有这么一句话“知道光是电磁波”,这是一个区别吧。
不管怎么说,我们发觉不管是人教版,司南版、北师大版、沪科版以及粤教版在教材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一个要求,在光的反射部分的案例当中,有很多老师就把当前很流行的魔术引入到了物理课堂当中,他们把目前很流行的刘谦的魔术、大卫·
科波菲尔的魔术放到了物理课堂,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生活中处处可见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物理原来可以解决那么多看起来很神奇的东西。
所以我们以多彩的光来展开我们的教学,这也是我们当前新课程要求的一个特点。
是这样的!
刚才我们讲到课标的时候,实际上讲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特点时是只有一句话。
但是我们在进行教材处理,在上课的时候,要把它变成一节课。
这个变成一节课对我们师范生来讲,是存在苦难的。
当我们的师范生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很着急,因为他们在想“我们怎么把这句话变成一节课呢?
”,往往有的师范生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很快就把它上完了。
但是如果我们从如何考虑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回顾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交流、应用。
那么这节课的时间可能还很不够,从北师大的教材来看,它的标题第一个是“光的现象”,第二个是“光学仪器的应用”,它这个强调的是从现象来介绍我们光学的知识。
对,我们还是想通过一节课例来看看我们老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是怎么处理教材的。
邓磊老师:
下面我们将选择贵阳十八中的林涛老师“光的直线传播”这个案例来讨论一下,我们如何进行新课的引入,如何进行进行探究,如何进行评价等等相关的内容。
视频内容:
老师:
刚才我们所看的四幅图片都跟光现象有关,神奇的光现象当中又蕴藏着哪些物理道理呢?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进神奇的光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和探究光的知识。
先请大家想一下,假如这个世界没有光,将会怎么样?
你来。
学生:
黑漆漆的。
教师:
还有没有?
学生:
会饿死。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光,植物就不会生长。
教师:
什么也看不见。
事物都会消失。
因为没有光,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
不做作业。
是,不做作业是不是非常好?
不能玩电脑。
为什么不能玩电脑呢?
因为电脑屏幕是发光的。
从大家对无光世界的想象当中,光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没有光,世界就会黑暗一片。
为了解决这个黑暗的问题,人类就找到了很多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光源?
太阳。
好的,还有哪位同学来?
夜明珠。
月亮和星星。
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把什么样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能不能自己发光?
不能。
那么它是怎样发光的?
靠反射太阳光。
很好。
还有谁?
手电筒。
如果没有通电的手电筒会不会发光?
不会。
那么什么样的手电筒才会发光?
装有电池的手电筒。
装有电池,是不是还需要打开开关。
需要。
装有电池,且打开开关的电池才会发光。
这样的手电筒才是光源。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
电灯泡。
是不是电灯泡一定会发光?
通电的电灯泡。
荧光棒。
通上电的二极管。
这个还没有学到,通上电的二极管就会发光。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光源的例子。
我们可以把光源分成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简单的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例子,请看投影。
这个是海里会发光的鱼,这个是草丛当中的萤火虫,这个是太阳,他们是不是都能发光。
他们都是自然光源。
在比如说,通电的二极管,燃烧的蜡烛,通电的部分,河畔的霓红灯。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光源,接下来观察几幅图片,同学们想想看,你可以提出哪些跟光的传播有光的问题。
光的传播速度。
光会不会四处传播?
光是怎样传播的?
还有没有?
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途径会不会改变?
光的传播有没有什么限制?
光会不会受引力的影响?
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
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没有什么区别?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探究得出结果,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光是怎样传播的?
在刚才我们播放的这段片段当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引入光的传播时用的是很美丽的几幅图片,包括美丽的南明河,是你们贵阳的,还有2009年7月22号日全食,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在重庆能够清晰地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然后再是美丽的萤火虫,接着是美丽的极光。
接下来老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看到这样美丽的图景,你到底想了解哪些与光相关的内容。
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到了“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不是向四面传播的?
”等等问题,接下来老师进行总结之后提出“光是怎样传播的?
它的途径是怎么样的?
”,看到这样一个片段之后,我们知道他们的新课导入结束了。
针对这样的一个导入,我们大家一块来看一下,他在哪些地方做得很好?
我觉得这个导入还是设计的很有特点,他虽然是图片展示,但是他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一些比较大的事件,比如说,日全食。
这是很难见到一件事。
而且让大家感到很美,觉得学物理很有趣。
这个老师还有一点我觉得做得很好,就是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自己想知道的关于光的一些内容。
学生们提的问题有的不是那么严谨,像“光是沿四处传播吗?
”但是很有趣,这反应出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的知识水平。
学生在这个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科学,并不像老师想象和预设的那样。
但是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恰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一些知识和内容。
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在处理的时候,在实验的时候,他才会更强烈成就感,更强烈探究的意味。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呢。
他提出了这些关心的问题,然后老师说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一一知道,他就会感觉很有成就感。
因为他提出的问题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而且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就会觉得“我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
廖元锡:
从另一角度来讲,导入新课时见到很多常见的光的现象,他们会有一种亲近感。
这时候老师也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一些光现象,比如说老师手中所拿的激光笔。
其实引入新课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就是看你怎么更好的体现你的这堂课的内容,怎么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则。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对新课导入方法的一个调查。
我们发现有复习的导入,对比的导入,类比的导入,实验的导入,科学家名人轶事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老师们经常使用的复习的导入,对比和类比的导入,而学生们喜欢的是实验方式的导入,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的导入,或者是设置认知冲突的导入,我希望用这样的导入对学生学习的培养会更有意义一些。
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虽然并不都是老师打算这节课解决的问题,但是提出来了,老师并没有回避,我觉得这个还是挺好的。
这个是保护学生探究的意识,探究的积极性。
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视频内容:
接下来请看这样一个问题,光在不同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知道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教师和学生(一起):
空气中,水中,真空,玻璃中。
光在各种不同物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先来讨论一下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直线。
你们有哪些生活经验告诉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笔直向前的。
好。
从广场周围的探照灯也可以看出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刚才大家通过生活当中经验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正不正确,我们应该怎样验证。
实验。
接下来看这样一个实验,我带了强子激光器,一起来看一下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有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那么按照我们这个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水、玻璃当中,光是不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探究一下光在水、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
让光路和发光体在同一个平面上。
哪一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结果。
最好选一个半圆的方向沿着毛玻璃照进去。
就是让光沿着毛玻璃照进去,那么光在水中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也是直线。
有没有其它组有不同的意见,光中水中是不是沿直线?
是。
光在玻璃中是不是沿直线?
在前面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那么我们刚才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刚在同种均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刚才这段视频,我们看到老师就“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特点”进行了探究,他做了一个实验,光在空气中传播特点,接着让各个小组探究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特点是怎么样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同学们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开始进行小组实验,通过小组实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表达出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特点。
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探究到这一块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这一块我们能学到哪些内容呢?
老师做演示,是用激光笔做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
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这时候用一个烟箱和激光笔来做实验。
因为如果空气太纯净,太干净的话,用激光笔来看是有困难的。
其实我们在视频上看就不是那么清楚,当然可能现场的学生看得很清楚。
此外,老师做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适当的解释,可能会更好一些。
因为光的传播主要是借助空气中悬浮的一些颗粒的反射,我们才可以看到它。
我在其它听这个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也做这个实验,有的同学就会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烟雾呢?
”,如果空气中的灰尘比较多时候,我们能看到明显的光传播路径。
比如说早晨在树林里有雾的时候。
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然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