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0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基础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对一5.22)

1.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

此不为读()孰为读()。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______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射大地

2、精卫填海《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____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_______原因是(文中原话)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邓林是指______________

2、夸父追日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_______度:

_______遂:

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_______更读音():

_______不肖读音():

_____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的意思是

 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________誉:

_________其矛:

________其人:

_____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

1.闵(mǐn):

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

3.病: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

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

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9、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天,我觉得女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0.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亡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1.解释:

叟___________、投__________、逝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乙竟日亡所获也

(2)何得失之异耶

(3)子意乎鱼

3.写出感受

11.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

罢:

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2.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

“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

“甚热。

  【注释】①铛臼:

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

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然所蓄茶有数等(  )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3)僧惑甚(  )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译文:

3.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4分)

13、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画横线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14、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1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

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

回来;④彘:

猪;⑤特:

只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