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463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政文化感悟启迪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们既要汲取古代廉政文化的精髓,又要在继承中发扬光大。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对党员干部自身来讲,崇高的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给人以理智,规范的伦理给人以准绳,高尚的情操给人以鞭策,从而能更好地约束党员干部自觉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廉洁从政。

让廉政文化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愿大家能有所认识,有所启迪,有所感悟。

2、 

正气如歌,廉洁如歌

---廉政与清贫

(一)

曾读过一则故事:

一瓶蜂蜜被打翻,一群苍蝇闻到香味飞过来,落在蜂蜜上大吃了起来,当它们吃饱喝足想要飞走时,却突然发现脚已被蜂蜜牢牢粘住,飞不起来了。

苍蝇快要断气时后悔地说:

“我们太傻了,为了一点蜜把生命断送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要钱何干”,但偏偏有些人耗尽毕生的精力去追求金钱与名利,至死才幡然悔悟:

纵有金山千万座,死去不带钱半文。

 

“清官”之“清贫”,就在于恪守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就在于面对金钱毫不动心,做到不贪、不沾、不拿、不要,两袖清风,恪守清贫;

而“贪官”之“贪”,就在于他们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地去巧取豪夺,将国家或他人的钱财占为己有。

在我们当今的干部队伍中,有的终身保持气节风范,固守廉洁清贫;

有的见财起意,贪心十足;

有的则企图“鱼与熊掌兼得”;

也有个别“清贫官”因耐不得清贫、抵不住诱惑,将“贫”字的一撇,改写成了“贪”字的一点,便由“贫官”跌入“贪官”的深渊而沦为人民的罪人。

胡长清、成克杰、李真、王怀忠们的结局便是证明。

他们虽然获得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最终被历史唾弃,留下了一世的罪名。

古往今来,安于清贫的为官者也不胜枚举,淡泊明志的孙谦,忠精粹德的司马光,清梅素竹的郑板桥,清廉刚直的狄仁杰,凛然正气的包拯,还有铁骨铮铮的海瑞,这些清正廉洁之士的高风亮节,虽历经岁月的磨洗,却依然清澈,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辉。

我们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郑培民无私奉献、俯首为民;

汪洋湖心系水利、情牵百姓;

任长霞惩奸除恶、关爱民生;

李元龙位卑节高、情系乡里……,他们在千万老百姓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我们身边的霍瑾玲同志拒收礼金,袁堂贵局长以身作则,他们清正廉洁的平凡事迹赢得了群众良好的口碑。

3、 

---廉政与清贫

(二)

清贫是我们应该恪守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恪守遇到了挑战。

世界充满诱惑,欲望永无止境,衣着讲究品牌,住房要求豪华,交通工具需要高档…….,这当然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但是,物质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自我清醒的精神境界不能迷,个人行为方式不能丧失原则。

古人说得好:

“人的一生如果总是忙于欲望的话,就会象牛和马一样,被人用绳子栓住,听人使唤,就会象鹰和狗一样,任由人用鞭子抽打。

如果一心只想着清正廉明,淡泊明志的话,天地奈何不了我们,鬼神也不能奴役我们,更何况其他的人和事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打过比方,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

我们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能把我们送进坟墓,不如让我们放弃那些劳碌纷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人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享受快乐人生,那才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目的,是任何金银珠宝都换不来的,所以,在面对诸多的诱惑时,一定要耐得住清贫,千万不能在“贫”与“贪”的分水岭上迷失方向。

正气如歌,廉洁如歌。

诱惑虽然抢眼,但他让我们迷失心灵,失去自我,清贫固然寂寞,可它让我们生活坦然,心安理得,让我们从清贫起步,以清醒导航,拓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4、廉洁修身,任重道远

---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

(一)

“四知”杨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两袖清风的于谦,敢于直言的魏征,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周恩来廉洁奉公和毛泽东不搞特殊化等……,从古到今,都有一批正义化身代表,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维护正义,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廉洁,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谦和、自律自强的民族。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它要求人们做到诚信、廉洁、正直。

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

因此,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

廉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

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要做到富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属不易。

因此,廉洁修身,任重道远!

5、“四自”、“六慎”

---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

(二)

廉洁修身,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廉洁,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偷拐抢骗,多一次路不拾遗,少一次贪赃枉法;

修身,多一份处事的坦然,多一份真诚的微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个背离廉洁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无纲之向导所致,因此,从现在始学廉洁修身之道,从现在始立廉洁修身之纲,非常重要!

以史为鉴才能知兴衰,以德为纲方能知得失。

通过学习真正做到: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心一意对事业,一往情深对人民,一丝不苟对工作,一身正气对邪-恶,一尘不染对生活。

常言说: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我们只有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才能抑制利欲薰心,防止私欲膨胀。

而要如此,需做到“六慎”:

“慎权”,时刻铭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慎行”,做为一名党员就是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每走一步,都要检验与《党章》的偏差,防止“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慎言”,语言是思维的体现,防止言过其实,给社会造成影响;

“慎始”,就是一有贪婪之心、非份之念,就紧急刹车,将私欲扼杀在“摇篮”之中;

“慎微”,要用“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古训,时刻警醒自己,坚决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慎欲”,就是要彻底摒弃“官本位”观念,勤政为民,廉政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以史为鉴,严于自律,时刻将清正廉洁放在心头,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6、政者正也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一)

自重。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教育全党全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歌曲所至就像名片,让群众认识到这支军队是区别于横征暴敛的封建军阀的新式武装,敬人者,人恒敬之。

依靠自律和自重,红军得到了工农群众的衷心拥护。

再到“三讲”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学习,都是中央对自觉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的强调,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只有树立自尊自重意识,牢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从思想根源上克服官僚习气、防范贪腐之风的滋长。

自省。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李白、郑板桥的诗作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开明人士、士大夫阶层爱民忧民的民本情怀。

央视热映的《永远的忠诚》,追记了沈浩初到小岗村,通过村民的议论,了解到“前任”们的庸碌无为造成干群关系的疏离。

他痛下决心,自足自身也要为民办实事,通过自掏腰包万余元垫付村里欠缴的电费为村民恢复供电赢得了乡亲的信任。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各项事务应酬繁杂,无论工作多么紧张,都要继承“吾日三省己身”的传统,记住以沈浩书记为代表的新时期好干部的闪光点,躬身自省,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多为民办事、办实事,方能抵御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

自警。

从95年成立国家反贪局,到07年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再到当前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机制保障,反腐倡廉既有思想道德领域的自律、他律要求,更得到国家制度层面的不断巩固。

据中纪委、监察部通报,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42.7万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6.3万件,立案13.9万件,处分146517人。

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

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

这些数据显示出了党和国家坚决惩处腐败的决心和意志。

近年来,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干部,不论什么人、什么级别,只要违法违纪,都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

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友谊、健康”几本帐,“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以为镜鉴。

自励。

万历十四年,老臣毕锵届古稀之年还乡,途中十八箱行李绵延,蔚为风光。

有人举报他贪污国库。

经查其箱内只是砖块瓦砾,此人两袖清风告老还乡怕脸上无光,做出金银盆满钵满的假象。

其举媚俗也罢、虚荣也罢,就算做了一世清官却“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当时的世风令人唏嘘,有“明朝实亡于万历”之说。

这个极端的事例提醒人们,群体性的歪风邪气下,可能造就“沉默的大多数”,可能滋生“笑贫不笑贪”的风气。

社会转型、拜金思潮有所抬头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当自觉地加强“自励”意识,陶冶“安贫乐道”情怀。

古有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之志,元朝王冕自勉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乃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说,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善于自励、慎独,提高精神境界,如伟人所说,“脱离了低级趣味,才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不为外物所累、不随波逐流。

8、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为官“六慎”

(一)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素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公生廉、明生威”的思想。

《论语》里季康问“政”篇,孔子诠释“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治意即公正无偏,领导带头公正无私,则下属不敢弄权谋私。

自春秋以降,“政者正也”成为华夏文明的正声、国人心中的标尺。

羊续悬鱼、杨震拒金的美谈,周敦颐的《爱莲说》,包拯的《诫廉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文正的《国藩家书》,无不体现了对勤廉文化的一脉相承、孜孜追求。

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

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

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

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第一次”,不能断然挡住“第一次”的人屡见不鲜。

胡长清、李乘龙等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