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41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

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总贸易体系:

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

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3.对外贸易额:

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

(通常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代替世界货物贸易额)

4.对外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垂直型国际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7.▲世界市场:

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8.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

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

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

9.▲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10.▲世界贸易组织:

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

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是WTO确立与发展的基础。

11.关税:

进出口商品进出一国关税境域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

12.关境:

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叫作关境或关税领域。

(通常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设有经济特区的国家,关境小于国境,例如中国;

而在组成关税同盟的国家,关境大于各成员国的国境,例如欧盟)

13.普遍优惠制下的关税(普遍优惠制关税、普惠制关税):

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取消进口关税待遇的一种关税优惠。

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普惠制三个基本原则:

普遍性原则;

非歧视原则;

非互惠原则)(详见课本P218-219)

14.倾销: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为了开拓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出口企业往往以低于本国消费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向国外进行产品销售。

15.反倾销税:

为了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16.关税配额:

对一定数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

对超过数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

多用于农产品的进口。

17.绝对配额: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它分为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两种方式。

18.技术性贸易壁垒:

各国为保证其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而设立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19.绿色贸易壁垒:

各国为了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自然环境,对进出口的农、畜、水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制成品,甚至服务,采用或实施必要的卫生及环保措施。

20.国际投资:

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其目的是获取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效益。

2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通常称为转移价格或调拨价格,即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时,公司内部所实行的价格。

二、计算题(定义与计算公式都需要掌握,部分知识点还需要会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1.贸易总依存度:

一国贸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

贸易总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出口+进口)÷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100%

出口贸易依存度=出口÷

GNP或GDP×

进口贸易依存度=进口÷

2.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当TSC=1时,为完全出口专业化(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当TSC=-1时,为完全进口专业化(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3.贸易条件指数:

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上涨,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即得到改善;

反之,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下跌,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原来减少,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即恶化了。

(1)净贸易条件指数(P):

出口价格指数(Px)与进口价格指数(Pm)之比。

N=(Px÷

Pm)×

100

(2)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P):

出口额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P=(Px×

Qx)÷

Pm(Px为出口价格指数,Qx为出口数量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S):

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之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S=(Px÷

Zx(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D):

不但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D=(Px÷

(Zx÷

Zm)×

100(Zm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注:

(1)-(4)均需要计算并分析总结,详见课本P94-97例题

作业;

假定合同以2000年的年价格及出口数量为基期;

其2013年的出口价格

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50,试计算中国2013

年的净贸易条件指数,出口购买力指数,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因素贸

易条件指数。

解:

净贸易条件指数:

N=(Px/Pm)×

=80/120×

=66.7

出口购买力指数:

P=(Px/Pm)×

Qx

=(80/120)×

150

=100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S=(Px/Pm)xZx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D=(PxX/Pm)x(Zx/Zm)×

(150/120)×

=83

4.计税标准

(1)从量税:

按货物的计量单位(重量、长度、面积、容积、功率、件数等)作为课税标准。

从量税额=商品进口数量×

从量关税税率

(2)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课税标准的征收方法。

从价税额=完税价格×

进口从价税率

(3)复合税:

又称混合税,在海关税则中,对一个税目中的商品同时使用从价、从量两种标准计税,以两者之和作为应税额而征收的一种关税。

关税税额=货物进口数量×

从量关税税率+完税价格×

从价税率

5.关税名义保护率(NPR):

对一商品由于实行关税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NPR=(P’-P)÷

×

100%(P为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为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例题见课本P230)

6.关税有效保护率(ERP):

一种加工产品在关税结构作用下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与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

ERP=(V’-V)÷

100%(V表示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产品生产过程的增值,V’表示在各种关税保护措施作用下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增值)(例题见课本P231-232)

作业:

自由贸易情况下,一辆车的国内价格为10万,其中8万是自由进出口的

钢材、橡胶等的中间投入品的价格。

现在假定对每辆汽车进口征收10%的名义

关税,而对钢材仍然免税进口,求国内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无关税贸易条作下,2W就是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值

10%关税条件下,国内汽车的价格上涨到10+10*10%=11W

保护关税使国内的毒造的汽车的附加价值增加到11-8=3W

国内的汽车的有效保护率=(6-2)/2=50.0%

国际市场上每辆汽车售价100万,整套散件每套售价60万,该国对汽

车进口征收30%的关税,而对汽车零组件的进口征收25%的关税,该国对国产

汽车业的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100×

(1+30%)=130

60×

(1+25%)=75

130-75=55

100-60=40

(55-40)÷

40=37.5%

三、问答题(其中▲表示只需要了解、理解)

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了政治实体

2.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可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

3.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4.请阐述波特的“国家钻石体系”中影响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因素。

(1)生产要素。

它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劳工素质或基础设施的良莠;

(2)需求条件。

它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它指一个国家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4)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环境。

它指该项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5)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

产业发展的机会通常要等基础发明、技术、战争、政治环境发展、国外市场需求等方面出现重大变革与突破。

政府在构成一国整个竞争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5.▲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1)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都是相对意义上的,还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

通常,经济贸易竞争力强的国家崇尚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通常,经济贸易竞争力弱的国家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6.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

(1)原始未开化时期(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