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3785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兰诗》教学反思杨鸿文档格式.doc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

我爱花木兰。

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

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安塞腰鼓》创新教学案例

创新设计说明:

常态下的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个人认为:

如果要做到课堂高效,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何把导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关键。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诗一般凝练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飞扬。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领悟生命的自由和豪壮之美。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与生命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课文独特的有感染力的语言,感悟生命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及安塞人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

具体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播放腰鼓表演视频。

生简单谈感受。

震撼,激动人心,振奋……师:

这场面壮阔,鼓声雄浑,震撼人心的舞蹈表演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走进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播放课文录音,生听读课文,完成问题。

①勾画重要字词,并标注读音。

②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出示生字注音图片,找生拼读,有错纠错,无错让其领读。

为下边读课文做准备。

师:

第二个问题能完成吗?

生:

本文写了一场腰鼓表演。

三.具体研讨,深入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过渡:

这场腰鼓表演,作者印象深刻,文中有一个标志性的句子反复出现,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好一个安塞腰鼓!

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找到这一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生找到后,多找几个学生读一读,觉得满意了,师:

为什么这样读?

生感悟:

写出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因为是反复出现,所以感情应是越来越强烈!

生齐读,读出这种强烈的赞美之情。

这种强烈的赞美之情分别从腰鼓的那几个方面来抒发的呢?

师生一起研读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先和学生一起明确这一句好,总结的是7——12自然段的内容。

生自由读,从文中找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出了腰鼓的气势。

这种气势是一个人打出来的吗?

百十个。

或很多。

人多了,就成了场面。

所以这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场面。

板书:

场面。

这种场面让你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你会用什么?

壮阔、豪放、或火烈。

哪些句子给了你这种感觉?

为什么?

生找到文中的句子,师及时点拨在语言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内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抒发了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分组读一读,读出这种磅礴气势!

同学们读出的这种磅礴气势让老师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刘成章有这种感觉吗?

找到12.“容不得束缚……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把这两句变成一个长句,生口头回答。

投影出示这两个句子的比较,原文和改编后的长句。

生齐读。

谈感觉,哪个句子更有气势些!

原文的短句。

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短句也可有利于增强气势抒发感情。

刘成章写这一壮阔场面其实就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的力量。

板书“赞美力量”。

还有三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先找到它们分别对应的语段,再按要求分组完成任务。

四.小组合作,研究探讨,展示风采,把握主旨。

投影出示任务:

另外的三个“好”分别赞美了:

①安塞腰鼓的哪一方面?

②这一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

把全班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完成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

3分钟以后,各组起来展示。

组内的四人小组可以互相补充。

在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老师也可以提问,也可以帮忙解答。

注意读的指导就可以!

一般是各组有感情的读出本组的内容。

通过读我们感悟到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和力量刘成章只为了赞美腰鼓的力量吗?

换做江南的后生来打鼓能打出这种气势吗?

不能。

齐读19——21.把握文章主旨对黄土高原人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出示投影)

五.总结。

体会文章结构美,首尾呼应。

如果说第二部分的描述让我们领略到了安塞腰鼓那种动态的美,那么一三部分是一种什么美呢?

静.找出各部分表示静的关键词。

如:

呆呆的。

安静。

沉稳。

寂静。

戛然而止等。

全文结构形成了静动静。

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

不管动态还是腰鼓表演都是美的!

用刘成章的话来说就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谢谢大家!

【反思】反观自己《安塞腰鼓》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本能体现出新授课⑴文本对话为首要⑵语言训练是重点

⑶学生参与为根本⑷方法过程要指导的基本教学原则。

这是一堂常态课,自己认为这堂课精讲示范,把方法教给学生,引导生思考,形成能力;

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任务,以一带三,在合作探究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朗读训练,做到了读中思,读中悟。

这是这堂课值得欣慰的地方。

同时我也强烈的感受到:

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如何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教育就是一首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追求课堂上的“实、趣、活”,仅仅靠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学法,甚至上几节研究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提炼、完善和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