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3744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织》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讨论分析法:

(重点放在对课文的主题和文章艺术特色分析上)

总结归纳法:

(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文言知识上)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1.学生网上查寻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介绍与评价,摘要记录,以供师生课堂交流。

2.指导学生根据课内注释与工具书通读全文,疏通故事内容,读完后,试作课文内容的口头概述。

3.试着罗列出故事的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简介作者及作品,概述故事内容,编写故事提纲。

一、对联导入:

教师出上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请同学们对出下联内容: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写的是谁?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蒲松龄《聊斋志异》

教师小结:

从蒲松龄的自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在追寻理想和目标时候的刻苦认真和坚持不懈,这样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走进蒲松龄:

1.教师抽查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基本信息。

2.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如下:

蒲松龄:

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

 

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书里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

“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学习新课

(一)通字词,疏文意

1.通假字

(1)昂其直“直”通“值”

(2)手裁举“裁”通“才”

(3)翼日进宰“翼”通”“翌”

2.词语活用

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早出暮归名作状,早上、晚上取儿稿葬名作状,用草席

日与子弟角名作状,每天

旬余,杖至百名作动,打板子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上于盆而养之名作动,放仙及鸡犬名作动,成仙

此物故非西产名作动,特产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显示才能

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

昂其直形容使动,使……高

成然之形容意动,认为……对

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二)讲故事,知内容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

(促织,即“虫”)

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提示:

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学生讲故事,师生共同点评,查漏补缺故事内容。

最后讨论明确每段标题: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尝试编写情节提纲

展示两三位学生的成果,比一比谁的更完整更简洁明了,教师总结。

情节

起止段

所写内容

序幕(起因)

第1段

朝廷征收促织,民不聊生

开端

第2段

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苦不堪言

发展

第3~4段

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喜出望外

高潮

第5~7段

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化险为夷

结局

第8段

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以促织富甲一方

尾声

第9段

作者评促织: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情节提纲:

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

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其情感变化可用如下曲线表示:

魂化促织

征虫受刑

神卜得虫

儿毙促织

促织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四、学生分组讨论:

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体会,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命运的悲惨和无助。

2.讨论:

主人公成名跌宕起伏的命运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

3.假设:

你要是成名,你会怎样做?

五、课堂小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掌握通假字、词语活用的重点字。

2.预习:

翻译“异史氏曰”一段,并对照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

为什么?

②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

第二课时

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

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补充材料,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两行文字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是传世的不朽之作。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

“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

“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

今天,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促织》,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希望同学们学后都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

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指明提问,让学生依次填出横线上所需的字,其他同学评价。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融于一炉,有力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小结:

由此可见,“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黎明百姓的悲惨命运的确让我们同情啊!

三、检查作业,深入探讨课文思想内容:

1.检查作业:

指名一位学生口述“异史氏曰”一段的翻译。

讨论学生的翻译。

明确:

“奉行者”和“贪官”正是“天子”身边助纣为虐之徒,也是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最直接帮凶!

2.。

分析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

读后提问:

“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

”造成这各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

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

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

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末段尖锐地指出: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文中写“问卜得佳虫”(3,4节)与“魂化促织”(6—8节)皆属幻想。

作者借神鬼之力完成构思,推动情节发展,这样写,会不会削弱故事的批判力量?

本题解答要点如下:

a.设计这两个情节,意在推动故事的发展。

否则,成名就只有死路一条。

倘如此,故事悲则悲矣,却过于平直,无法形成曲折而引人人胜的情节发展。

b.这样虚构,不会削弱作品的批判性。

“神示”与人化促织,其现实的不可能性尽人皆知,故而故事虽以喜剧结束,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悲哀。

c.虚构的情节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讽刺意义。

官员受奖升迁,成名得功名成巨富,完全取决于皇帝因一己之私而生的喜悦。

未正式登场的人物“上”(皇帝)实际上正是看不见的魔掌,是笼罩一切的阴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

(3)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

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

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

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喜剧,以喜写悲,这样的喜剧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陷入更加深沉的悲哀。

(4)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

本文的创作意图,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

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

“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

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5)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

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四、课堂小结:

原来真正使得成名一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并不是那只小小的蟋蟀,而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及为图谋权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