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7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改革自评报告2017.9.docx

依据标准整体构建抓好落实探索特色

——《贯彻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精神,提升学校教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认真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通知》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的通知》内容,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在教育教学中扎实推进落实,逐步探索学校特色。

一、学校落实《学科改进意见》总体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学科改进意见工作,以校长为组长形成从领导班子——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的途径,以多种方式促进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清晰,举措具体,有序开展,深入落实。

在上学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完善学科改进意见的工作方案。

教学干部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在教研组内以交流研讨的方式加深对《改进意见》的领会把握及落实。

围绕学校“启思育情励志养趣”的办学理念整体设计,构建了学校情趣教育课程方案。

二、扎实推进《学科改进意见》,探索学校特色

(一)研读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

   学校强调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读活动,通过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把握学科要求,做到:

科学运用、创新提高、务实到位。

学校强调要严格坚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强调学业基础、扩大知识面,不得赶进度、增难度。

本学期,为促使教师更好地基于学科标准开展教学,我们将此项工作更加细化。

1、学校层面:

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读活动方案”,并指导、落实检查、反馈工作。

2、教研组层面:

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教研组长清楚地知晓本学科各年段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原则开展教学常规活动;梳理本学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识点、能力点、考核点等相关内容;学期结束撰写研读活动小结。

3、教师层面——通过自主研读与集体研讨的方法,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清楚知晓本年段及相邻年段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应用于学科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学期结束,每位教师将撰写研读活动学习体会一篇或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案例一个。

(二)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和《丰台区实施“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文件精神。

学校按要求制定课程计划,并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没有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学校“情趣教育课程体系”以逐步形成,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关注课程的综合化、主题化的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努力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

1.课程建设目标

(1)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搭建“道德修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发展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有情趣的学习生活。

 

(2)为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铺设道路,让教师成为“情与趣”的创造者、研究者和播种者。

(3)学校形成全面、立体、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情趣教育理念浸润校园。

2.课程体系设置

我们以为学生搭建“道德修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发展的平台为目标,将课程分为“道德与修养、语言与人文、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学习领域,每一领域包含“基础性、拓展性、融合性”三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主要指国家课程。

拓展性课程:

主要指地方课程和各学科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融合性课程:

指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为指向,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改变教与学方式,开展课程实践研究。

(1)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突出课程“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以培养“学会思考”为目标,积极推进作业改革和教学方式研究。

语文学科以“会阅读”为研究目标,英语学科以“会交流”为研究目标,数学和科学学科以“会研学”为研究目标,道德与法治以“实践运用”为研究目标。

所有学科强调学以致用,

无论是语文学科的“读”;数学学科的“学”;英语学科的“用”;科学学科的“思”,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做”,出发点都指向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共同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自主学习的转化。

以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仁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2)作业形式的改变

学校结合各学科特点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实践作业”。

基础作业主要指语、数、英三个学科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主要指音、体、美三个学科的实践性作业;综合作业主要指跨学科、跨年级的探究类作业。

我们将每周安排3次基础性作业,每月安排1次活动性作业,每学期安排2次综合性作业。

“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拓展性课程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为更好的实现地方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开发整合的课程。

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最重要的载体。

(1)地方课程的实施

学校采用课程整合的方式推进地方课程的实施。

将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北京市专题教育综合课程整合,与区级地方课程我爱丰台整合,信息技术和专题教育互为载体,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队会整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快乐阅读”、“软笔书法”、“毕业教育”整合。

(2)校本课程的开设

着力开发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两类拓展性课程。

人文素养类主要包括“必修课程:

快乐阅读、朗读欣赏、书法[包括:

翰墨飘香(软笔)、拟人书法(硬笔)]、英语绘本阅读;和选修课程:

英语剧表演、文学社。

审美情趣类课程包括:

形体健美、中国民族舞蹈、葫芦丝、选修拉丁舞课、。

通过两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凸显“情趣教育”这一核心点,凸显提高人文底蕴和培养审美情趣这两条课程建设主线。

“融合性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融合性课程是学校以各学科广泛的知识领域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自主开发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1)学科(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一、二年级开展“主题式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区级地方课程、市级专题教育课程、校本课程和班队活动内容相融合,课时整合使用,每学年不少于4学时。

三年级开设主题研究课程;四年级开设创意实践课程;五年级开设课本剧创编课程;六年级开设表演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级地方课程、市级专题教育课程、校本课程和班队活动内容相融合,课时整合使用,每学年不少于4学时。

1—2年级:

主题式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该课程采取“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的形式实施。

围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三大主题开设综合活动课程。

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年级——主题研究课程:

围绕同一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选取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的情境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创意实践课程:

采用创意设计、创意制作、创意思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五年级——课本剧创编课程:

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创编剧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个性阅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六年级——表演课程:

以课外阅读中的故事情节、校园小故事、社会生活为载体进行表演创作,塑造学生的社会角色,培养学生和个性和创造力、责任担当意识。

4.课程评价

为了保证该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从“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评价方案”等五个维度来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

(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切实落实“学科改进意见”就必须创设更加开放的课堂,不断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实现形式,倡导“玩中学”、“做中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合作、探究类的学习活动。

根据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以情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乐享课堂构建,营造“自主·尊重”的乐享课堂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关注学生的学,突出乐享学习的过程,乐享学习的成果。

学校按照各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探索教学新途径。

继续完善学校学科实践活动方案,统筹安排学科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本学期工作重点将在各学科组研究、确定本学科不少于10%的学科实践活动内容基础上,加强跨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索“学科为主+跨学科融合”的学科实践活动研究。

语文学科的“课本剧创编与展演”、数学学科的“生活中的数学”、英语学科的“绘本故事”、劳技课的“巧巧手,变废为宝”等,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开放性的教与学的模式。

前几天,组织全体学生到位于房山的农职学院进行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自然科学知识。

(四)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十三五”期间,学校课题为《基于互动反馈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学科素养的按点设计,利用反馈数据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学习成效、情感、态度和策略方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

在写作教学中对于学生写作素养方面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方面,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写作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如:

学生平时写作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写作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建立“写作小档案”,学校和教师再对学生的“写作小档案资料”、互动反馈收集的数据、考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性评价占65%,终结性评价占35%,客观地描述学生写作素养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尽量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和引导。

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改改作文,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审视再进行调整和提高。

(五)加强学科整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根据学科改进意见,北京将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两年来,学校着力开展汉字拟人书法与语文写字教学相融合的写字教学研究。

聘请汉字拟人书法创始人钟克佩老师指导学生书写。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巩固培训成果,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全体师生的拟人书法作品展,并且在期末的时候评选各班的书写小明星,将这些孩子的书法作品在校园的橱窗进行展示。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师生的练字热情被大大激发,写字水平大有提高。

软笔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传承祖国文化艺术,弘扬祖国书法艺术魅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施情趣教育的重要途径。

2016年,学校有了专职的书法教师,保证了三至六年级写字课的有效落实。

在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中,3-6年级学生的软笔书写能力迅速提升。

上学期,学校多次邀请丰台区书法教研员莅临学校指导书法教学工作。

5月,书法教研员刘老师组织全区书法教师在我校进行区级研讨活动,通过校际间交流学习,促进了学校书法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学校“博雅杯”教学研讨活动之际,开展的“墨香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