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19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杜尔阁 

3.李嘉图

4.马尔萨斯

3、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从土地经济关系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特殊的( 

)的有偿转移。

1.使用权

2.土地所有权 

3.占有权

4.处分权

4、考虑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根据耕地面积及农业劳动力数量或农户数量,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称为( 

1.必要规模

2.内部可能规模

3.外部可能规模 

5、当土地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为( 

1.固定规模报酬

2.递增规模报酬

3.递减规模报酬 

6、当在面积为100亩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工资费用为10000元,资本的消耗为40000元,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为2000元,则该土地的集约经营度为()

1.450元/亩

2.520元/亩 

3.630元/亩

4.710元/亩

7、当取得总产量的最大时( 

1.边际产量递减

2.边际产量最大

3.边际产量为零 

4.边际产量递增

8、按照“屠能圈”的理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第五圈应发展( 

1.种植园艺作物

2.发展林业

3.种植农作物

4.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 

9、土地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其标志是()

1.《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2.《论工业的区位理论》

3.《德国南部的中心区》

4.《区位经济学》

10、已知年利率r为5%,则现在的8000元相当于10年后的( 

1.13021元 

2.12500元

3.84000元

4.11425元

11、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1.建筑密度

2.水面利用率 

3.容积率

4.土地利用系数

12、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

S:

P=40+2Q,D:

P=100-Q,则均衡价格为(

1.80元 

2.95元

3.100元

4.105元

13、就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 

1.E.下降

2.F.增加 

3.无法判断

14、广义的土地是指( 

1.A.土壤

2.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 

3.C.纯陆地部分

4.D.地球的表面

主观题

15、什么是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

参考答案:

答: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是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要求的土地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尺度。

16、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共同发展所形成的自然整体。

其中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包括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量或成分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17、什么是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地球上多种生物通过各种方式,彼此联系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生物社会。

1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具体标志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具体标志分为以下两类:

1、从生产经营者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来确定是否为土地适度经营规模。

一种方式是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生产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即企业经营的长期成本达到最小值时的规模就是适度经营规模。

林一种方式就是将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最大纯收益时的经营规模定为适度经营规模。

2、从农村工作的实践来看,解决现实经营中存在矛盾是第一位的。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以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发挥作用和租金农业生产提高效率来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是现实而可行的选择。

总之,我国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是多元的,既要考虑经营规模与劳动者的经营能力,又要考虑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还要考虑在农业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营者的收入也必须达到相当的水平。

19、简述预期价值法

预期价值法:

是基于期望对“地租资本化法”所计算出的土地价格增加一个修正值,以使土地价格更为合理和科学。

计算公式为:

式中:

V为土地价格;

a为土地纯收益(或租金收入);

r为资本化率(或利息率);

为每年增加的地租额;

(+)或(-)代表正增或负增。

地租资本化法计算的地价称为原地价或生产价值;

土地价值的增值部分称为预期价值。

由于正常情况下土地价格和地租均呈增长趋势,所以正常情况下预期价格应是正增长。

20、土地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正当权益是维护土地制度的关键。

2、调整土地关系

国家依照土地管理的目标、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动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以避免土地流转的盲目性,并防止土地权属的混乱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3、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国家从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对土地所有权的权能范围、行使方式、出让条件、土地使用的权能范围、土地利用方向、转让条件等进行必要的限制,以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使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保证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使用项目上的正确分配与合理利用。

5、通过土地税收和土地有偿制增加财政收入

21、简述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来看,工业并不是促使城市生成的动力。

但是,就世界范围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现实来看,工业却是城市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工业发展推进商业繁荣和城市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城市发展。

因而,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表现如下:

(a)不断向市区边缘迁移。

(b)自动集结成团的倾向。

(c)寻求交通方便的低平地带。

(3)居住用地的区位特点

22、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1、立法手段。

2、经济手段。

3、技术手段。

4、行政手段。

5、政策手段。

6、规划手段。

7、宣传和教育手段。

23、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是:

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

24、简述改革以后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

1、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转让

3、土地使用权出租

4、土地使用权抵押

5、土地使用权终止

25、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物生产

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生物生产经历两个过程:

植物性生产过程和动物性生产过程。

植物性生产过程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生产出植物产品的过程,也叫做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是种植业和林业的基础。

动物性生产过程是动物把采食的植物同化为自身的生活物质,使动物体不断的增长和繁殖的过程,由于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也叫做第二性生产或次级生产,是渔业和畜牧业的基础。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彼此关联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总是沿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到另一个营养级,且在流动过程中,热量不断散放,能量不断减少。

即能量沿太阳→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途径流动,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是指生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他们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连接起来构成物质流。

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中,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再转移给食草动物,进而转给食肉动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并转化为环境中。

这些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又再一次被植物吸收利用,从新进入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再循环,这个过程就叫做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物质既是贮存化学能的工具,又是维持生命进行生物化学活动的结构基础。

同一物质可以在食物链中被生物多次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处于不断的循环中,这就构成了物质流

26、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一阶段

报酬变化的第一阶段

当要素投入量X在OA范围之内时,即当生产要素X在从零增加到A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I;

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F;

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

平均产量虽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由于在这段区域中,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没达到最高点,因此对任何一项投资生产活动;

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应停止在“0<

X≤A”的范围内。

27、

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即是各类非农业用地区位集聚的结果,城市是各种非农业用地区位集聚中心。

2、由此可看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化过程。

城市各业用地区位过程特点分述如下:

(1)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2)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2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分组比较评价方法

分组比较法是指利用多个指标对农业土地规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几个代表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作比较指标。

最常见的指标有:

亩产量、劳均产量、商品率、劳均纯收入等。

(2)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的方法,得到各样点上各个指标的数据。

(3)以土地面积规模为标志进行分组,并分别计算出各组样本点各指标的平均值。

(4)以组别列成平行数列比较表,比较各组指标值的大小,进行综合权衡,最后选择出某一规模组为土地适度经营规模

注意:

(a)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指标具有代表性是指指标能反映全貌;

指标具有可比性是指各个指标在内容上、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可以均可以进行对比;

(b)要合理划分规模组,规模组组距的确定、各组分界的确定等应能比较准确地体现出效益随规模变化的规律性。

29、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也是一种比较法,但不是直接比较单个指标,而是通过同度量化构造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来比较。

最常见的方法法是综合评分法,其具体步骤为:

(1)选择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如粮食总产量、商品粮)

(2)根据各个指标相对于总评价准则的重要性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进行农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