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997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E14.40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⑵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

⑶肢体动脉多普勒

⑷血常规、尿常规;

⑸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四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⑴气虚血瘀证:

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⑵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⑶阴虚血瘀证:

滋阴活血、柔筋缓急。

⑷痰瘀阻络证:

化痰活血、宣痹通络。

⑸肝肾亏虚证:

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2.熏洗(蒸)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体针、耳针、电针等不同的治疗手段。

4.推拿疗法:

5.其他疗法:

离子导入疗法等。

6.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酌情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配合降压、调脂药物。

7.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肢体疼痛、四肢发凉、肢软麻木等症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并发症,或患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二、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0天实际住院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4-2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象、脉象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确定治疗方案

□与家属沟通,向患者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并予相应处理

□完善必要检查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并调整中药汤剂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出院记录

□出院宣教: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开具出院带药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监测餐前餐后血糖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中药熏洗(蒸)

□中药离子导入

□针灸

□推拿按摩

临时医嘱: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

□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肢体动脉多普勒

□肌电图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对症处理

□分级护理

□下出院医嘱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做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足部检查

□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病后康复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

签名

主管医师

附件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

⑴病史:

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⑵主要症状:

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⑶主要体征:

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⑷辅助检查:

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⑸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温度觉异常;

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振动觉异常;

踝反射消失;

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二)证候的诊断标准

参照2007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

1、气虚血瘀证

证候:

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

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

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3、寒凝血瘀证

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

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4、痰瘀阻络证

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

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5、肝肾亏虚证

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治法:

推荐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枳壳g、川牛膝等。

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生白芍、炙甘草、干地黄、当归、川芎、川木瓜、怀牛膝、炒枳壳等。

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赤芍、桂枝、细辛、通草、干姜、制乳香、制没药、制川乌(先煎)、甘草等。

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茯苓、姜半夏、枳壳、生薏仁、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苍术、川芎、陈皮、生甘草等。

壮骨丸加减。

龟板、黄柏、知母、熟地黄、山萸肉、白芍、锁阳、牛膝、当归、炒枳壳等。

(二)辨证选择使用中成药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中成药及静脉点滴药物使用。

如木丹颗粒等。

(三)内科基础治疗

1.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07年)的血糖控制方案。

2.营养神经、改善麻木症状:

可予维生素B族、甲钴胺、腺苷钴胺、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

3.缓解疼痛:

可选用常规止痛药治疗。

(四)薰洗(蒸)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证型,对寒凝血瘀证尤为适宜。

禁忌症:

过敏体质、皮肤有破损者。

不良反应:

烫伤、肢体肿胀、水疱、皮肤瘙痒、头晕不适,甚或晕厥。

应对措施:

①控制水温、熏洗时间;

②停止使用;

③烫伤或水疱者可参考外科常规处理;

④皮肤瘙痒者可抗过敏治疗;

⑤对于晕厥者,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

熏洗药方:

外洗方加减:

透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川乌、草乌、生麻黄、白芥子等。

共为细末,每日1-2次,每次100g,用1200毫升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温度40度,浸泡20-30min,14日为1疗程。

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

(五)针灸疗法:

各种证型,依“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基本理论原则,分型施治。

空腹血糖≥10mmol/L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晕针、体质虚弱者。

晕针甚者晕厥。

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

⑴体针

气虚血瘀证:

取穴:

内关、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手法:

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

阴虚血瘀证:

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

每日1次。

14日为1疗程。

寒凝血瘀证:

外关、曲池、肾穴、命门、腰阳关、环跳、阳陵泉、绝骨、照海、足临泣;

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

每日1次,14次疗程。

痰瘀阻络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