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167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2)市场供给情况7

二、行业进入壁垒8

1、技术壁垒8

2、人才壁垒8

3、客户资源壁垒9

4、资金壁垒9

5、产业协同壁垒10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1

1、有利因素11

(1)全球集成电路重心向我国转移带来产业扩张和升级机遇11

(2)国家对集成电路制造的高度重视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11

(3)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新型应用领域不断涌现12

(4)集成电路设备进口替代趋势愈趋明显13

2、不利因素14

(1)产业基础薄弱,起点较低14

(2)产业配套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14

(3)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14

四、行业竞争情况15

1、美国泰瑞达(Teradyne)15

2、日本爱德万(Advantest)16

3、美国安捷伦(Agilent)16

4、美国科休16

5、美国鲁道夫(Rudolph)16

6、日本爱普生(Epson)17

7、以色列康特科技公司(Camtek)17

8、台湾鸿劲科技(HonTech)18

9、东京电子(TokyoElectron)18

10、东京精密(TOKYOSEIMITSU)18

11、华峰测控18

一、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概况

1、全球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

(1)市场需求情况

设备制造业是集成电路的基础产业,是完成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的基础,是实现集成电路技术进步的关键,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集成电路生产线投资中设备投资占比较大,达总资本支出的80%左右,所需专用设备主要包括晶圆制造环节所需的光刻机、化学汽相淀积(CVD)设备、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表面处理设备等;

封装环节所需的切割减薄设备、度量缺陷检测设备、键合封装设备等;

测试环节所需的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

以及其他前端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及清洗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制造需要综合运用光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设备价值高等特点。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市场与集成电路产业景气状况紧密相关。

近年来集成电路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自身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投资的加大,同时也有力促进了集成电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根据SEMI数据,全球半导体专用设备销售规模由2010年的395.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597.5亿美元,具体如下:

(2)市场供给情况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荷兰阿斯麦(ASML)、美国泛林半导体(LamResearch)、日本东京电子(TokyoElectron)、美国科磊(KLA-Tencor)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凭借资金、技术、客户资源、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全球集成电路装备市场的主要份额。

根据ChipInsights数据,2019年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销售规模达到了544.37亿美元,占据全球91.11%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2、我国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等国际大厂陆续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建厂,国外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大陆地区对集成电路配套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测试设备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下游封装测试企业、晶圆制造企业和芯片设计企业,其中又以封装测试企业为主。

目前,封装测试业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环节,封装测试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测试设备的市场需求。

同时,我国芯片设计产业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国内设计业的崛起将为国内晶圆制造、封测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行业多年景气向上。

2013-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6年上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95%;

根据SEIA数据,尽管2019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下滑,但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依然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长3%至134.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23%;

2020年一季度,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8%,维持上升态势。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产能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的加快,集成电路各细分行业对测试设备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国内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整体起步较晚,目前国产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规模仍然较小,进口依赖问题较为严重,2019年我国泛半导体设备国产率约16%,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率约5%,国产化率极低。

国内专用设备市场仍主要由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美国泛林半导体(LamResearch)、日本东京电子(TokyoElectron)、日本爱德万(Advantest)、美国科磊(KLA-Tencor)等国外知名企业所占据。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石,专用设备的大量依赖进口不仅严重影响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也对我国电子信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在测试设备细分领域,目前国内市场仍主要由美国泰瑞达(Teradyne)、日本爱德万(Advantest)、美国安捷伦(Agilent)和美国科休(Cohu)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

随着集成电路行业步入成熟发展阶段,降低成本已成为各集成电路厂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测试作为贯穿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成本的降低可有效降低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成本,采用高品质低成本的国产测试设备已成为国内各集成电路厂商的选择,目前以长川科技、华峰测控为代表的少数国产测试设备厂商已进入国内封测龙头企业的供应商体系,正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在降低下游企业测试成本的同时推动国内测试产业的技术升级。

二、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半导体测试设备涵盖多门学科的技术,包括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等,为典型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高科技行业,用户对测试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较高,半导体测试设备的技术壁垒也比较高。

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需要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的经验积累储备大量的修正数据,以确保上述性能指标达标与持续优化,并确保测试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行业内的新进入者往往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技术摸索和积累,才能和业内已经占据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抗衡,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所涉及的技术,因此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

目前,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中具有完备知识储备、具备丰富技术和市场经验、能胜任相应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均相对稀缺。

优秀的技术、管理和销售人才通常集中于行业领先企业,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非常激烈。

随着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的发展,有技术和经验的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人才的聚集和储备成为市场新进入企业的重要壁垒。

3、客户资源壁垒

由于下游客户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认证的周期较长,设备替换意愿低,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头部企业拥有显著的客户资源壁垒。

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稳定性、精密性、可靠性与一致性等特性要求较高,企业在与下游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接受客户的严格考核认证,该等认证通常包括企业成立时间、发展历史、环保合规性、测试设备质量,内部生产管理流程规范性是否达到客户的要求等方面。

该等认证的审核周期一般都在半年以上,部分国际大型客户的认证审核周期可能长达2-3年。

客户严格的认证制度增加了新进入的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同时因引入测试设备周期较长,下游客户一旦选定不会轻易进行更换。

4、资金壁垒

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的领先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内企业需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资金需求量较大。

从确定研究方向、正式研发、试产、质控到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各阶段,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研发费用,以及测试费用等必须的经常性开支,特别是集成电路产品类别众多,性能参数不尽相同,下游客户对配套专用设备的技术和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若无一定现金流支持,则难以承担较长投资回报期的投资风险,无法和市场优势企业进行有力的竞争。

5、产业协同壁垒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精细化分工,在Fabless模式下,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需要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等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头部企业通过整合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构筑行业壁垒。

为确保检验质量、效率和稳定性,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需要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协作、磨合,提供符合客户使用习惯和生产标准的测试设备及配套软硬件。

半导体测试设备企业在整个产业上的协同能力需要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市场先入者已建立并稳定运营的产业生态链将构成其进入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一大壁垒。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全球集成电路重心向我国转移带来产业扩张和升级机遇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和成本的变化,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能转移,行业需求中心和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根据CSIA数据,2019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77%,2011年至2019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3.20%,高于全球市场同期年复合增长率,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

持续的产能转移不仅带动了国内集成电路整体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促进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及配套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环境的良性发展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供了机遇。

(2)国家对集成电路制造的高度重视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产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在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支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

2014年,财政部和工信部共同推动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达1,387.20亿元,投资并带动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主要企业的发展,二期注册资本为2,045.10亿元,将对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最强,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装备产品。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带领下,北京、上海、武汉、厦门、合肥等产业聚集区也纷纷设立了地方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业,同时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上下游环节,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球水平,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以及为之配套的装备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3)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新型应用领域不断涌现

集成电路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