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862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复习句子练习Word格式.docx

祈使句:

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

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难道…吗?

怎么…呢?

2.改即把“?

”号改成“。

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1.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

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6.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7.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王亮说:

“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

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

“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

“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

“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

“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四、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

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1.妈妈买来了桔子。

(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

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

在哪儿买桔子?

买来什么样的桔子?

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歌声打破了沉寂。

(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

什么地方的沉寂?

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战士们()守卫()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

”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

”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着雾。

7.时间溜走了。

8.小女孩卖火柴。

9.小鸟唱歌。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7.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8.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9.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五、修辞手法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1.共产党像太阳。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

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

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扩大、缩小、超前)

(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