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110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精选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文试图探讨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由此判断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

基于一项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态度测量量表,区分政治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态度特征,分析中产阶级的主要态度倾向。

研究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多种价值取向,既有保守主义的成份也有自由主义的成份,中产阶级在当前肯定是一种社会稳定力量,但其未来走向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政治态度;

社会稳定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特别是21世纪以来,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数量不断扩大的中产人群在中国社会出现了。

虽然人们对于中产人群的数量和构成,以及是否形成一个阶级或阶层等问题还有争论,但不论是专家学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的社会公众,都不怀疑这一群体的存在,并且乐观地预期这一群体在未来数年里的增长势头。

伴随着这一群体的增长,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成为公众舆论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特别是社会分层研究领域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社会公众和学者们对于中产阶级的观察讨论涉及诸多问题和视角,最近三、四年,社会学家最关注的问题是:

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政治影响,他们的出现是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还是有可能推进社会变革。

对这一问题,理论家们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研究者们也提供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对立双方的争论还在持续。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多组社会政治态度测量指标,试图把握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价值取向,以此推测他们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影响。

一、有关中产阶级社会政治功能的争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

自由民主政治的推动者还是国家的依附者

一些西方政治理论家(如李普塞特、亨廷顿和格拉斯曼等人)基于西方社会发展经验提出了中产阶级产生与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联系。

李普塞特(Lipset,1959;

1963)认为,社会富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民主之间高度相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富裕意味着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和菱形的社会分层结构(adiamondshapesocialstratification),因而,产生中产阶级的富裕社会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

李普塞特(Lipset,1963:

31)也认为,一个国家越是富裕,它实施民主的几率就越大,这一观点被后来的一些理论家称之为政治铁律(BurkhartLewis-Beck,1994)。

格拉斯曼(Glassman,1995;

1997)从历史比较视角论证了中产阶级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联,认为中产阶级为民主政治提供结构和制度的基础。

亨廷顿也持类似观点,在第三波:

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中指出,第三波民主化进程的最积极支持者来自于都市中产阶级。

(Huntington,1991:

67)亨廷顿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指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生在南欧、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民主运动。

上述西方政治理论家在宏观层面对中产阶级与民主政治必然关联性的认定,是基于他们对中产阶级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微观层面的观察分析。

他们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理念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民主特征(Lipset,1963;

Glassman,1995,1997;

Eulau,1956;

Walsh,JenningsStocker,2004)。

许多具有西方学术背景的学者(包括一些华人学者)在研究中国中产阶级问题时也遵循上述理论思维(ChenLu,2006;

Johnston,2004;

Goodman,2008)。

上述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有关中产阶级政治特性的主流理念。

然而,一些东亚社会中产阶级的研究者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即东亚中产阶级的独特政治性格。

M.琼斯和D.布朗等依据东方主义理论对东亚社会中产阶级政治取向的特殊性进行解释,他们认为,由于传统东方政治文化的影响,东亚中产阶级具有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并依附于强势国家(Jones,1998;

JonesBrown,1994)。

萧新煌和苏耀昌等的研究也指出,东亚中产阶级在政治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具有自由主义倾向并追求民主,另一方面企求安全稳定和依附于国家(Hsiao,1999,2001,2006;

HsiaoSo,1999)。

这些研究发现,东亚中产阶级的兴起往往处于这些社会的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国家权力较强并实施经济干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中产阶级受益于经济增长和强势国家,因而他们希望维持社会政治稳定,保障自身经济利益。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社会稳定力量还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在国内社会学领域,对于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存在两种对立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是社会学界的主流观点,即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他们是维持稳定的社会力量,因为他们持有较为保守的政治理念。

李强是提倡这种中产阶级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影响。

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力量。

第一,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低层之间的缓冲层,当它成为社会主体时,社会高层与低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受到阻止,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和,这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

第二,中产阶级在社会上代表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观念就很难有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

第三,中产阶级也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当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多数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就保证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原因(李强,2001:

19)。

周晓虹也持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倾向是政治淡漠,即消费前卫、政治后卫(周晓虹,2005)。

周晓虹(2002)指出,中国中产阶级的几个主要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和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都与国家保持紧密联系,而且是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极大受益者,他们对现存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不会有变革的欲望,或者说,在他们和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周晓虹还认为,不仅中国中产阶级具有政治保守主义特性,而且大多数社会(包括西方和东方国家)的中产阶级都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他特别引用了米尔斯(2006)对美国中产阶级政治性格的描述。

然而,另一些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有相反看法或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

其中的一些学者认同李普塞特和亨廷顿的理论,认为中产阶级是民主政治的推动力量,中产阶级的兴起必然引发政治民主变革。

虽然这些学者一般并不指明中国中产阶级会去追求政治变革,但他们往往通过分析或介绍其他国家中产阶级成长过程和社会政治变迁,来证明这似乎是一条必然规律(李路曲,2000;

郭继光,2000;

杜伟、唐丽霞,2004)。

也有学者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声称,中国中产阶级具有社会变革倾向,并指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产阶级会是社会稳定器,把中产阶级的扩大当作稳定社会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是不可靠的,中产阶级绝不会静悄悄地走上历史舞台(张翼,2009:

249、232)。

不过,反对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观点的大部分学者并不完全赞同亨廷顿的理论,他们只是对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稳定器的必然性表示怀疑。

李路路(2008)认为,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彰显出多种多样而非单一性的特征,有可能是稳定剂或缓冲器,也可能成为自由主义变革的动力,还有可能依附于威权主义的政体或特殊利益集团而缺乏相对独立的作用和行为,因而中产阶级既可能持有政治保守主义态度,也可能持有政治激进主义或自由主义态度,中产阶级采取何种政治态度和发挥何种社会作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比如经济发展状况、政体性质和秩序化程度等)。

还有一些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中产阶级的政治倾向有所不同,即使某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情境中也可能发生政治态度的转变(曹敏,2006;

何平立,2006;

刘长江,2006)。

(李春玲)

二、研究问题、分析框架和测量指标

(一)研究问题

虽然不同派别的理论家对中产阶级社会政治功能的判断有所不同,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基于这样一种推论逻辑:

如果中产阶级成员持有某种程度的政治保守主义态度,这一群体就可能成为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力量;

反之,如果中产阶级成员采取某种程度的政治自由主义或政治激进主义立场,这一群体就有可能成为推进政治变革的力量。

这一政治变革力量,按照亨廷顿等西方理论家的理解,就是推进威权政体向西方式民主政体转变的社会势力。

遵行这种推论逻辑,判断当前中国中产阶级是否是一种社会政治稳定力量,首先要详细考查他们的社会政治态度是保守主义倾向还是自由主义倾向只有系统考查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我们才能推测其可能发挥的社会政治功能。

目前国内社会学者对于中产阶级社会政治功能的论述绝大多数是基于理论分析(李强,2001;

周晓虹,2002,2005;

李路路,2008),仅有少数的研究提供了社会政治态度的实证分析(李路路、李升,2009;

刘欣,2009;

张翼,2009),这些实证分析一般是在讨论其他问题时顺带分析社会态度的阶级差异,而非专门分析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仅有张翼的研究对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进行了专门探讨,但他也只是把阶级变量作为影响社会政治态度的多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和党员身份等)之一加以考虑。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基于政治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两分类态度分析框架,系统测量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由此推论中国中产阶级可能发挥的社会政治功能。

(二)分析框架:

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两分类——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本研究对中产阶级社会政治态度的考查是基于政治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两分类分析框架,采用这一分析框架意味着本研究追随已有理论观点的基本推论逻辑:

如果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表现出政治保守主义倾向,那么它就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力量;

反之,如果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呈现出政治自由主义倾向,那么它可能会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

在建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两分类分析框架之前,要弄清楚这两种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两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已经有长久的历史,在许多国家的政治领域,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被认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派别。

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政治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

在本研究中,笔者只选择了被政治学家广泛认同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三个最主要的、相互对立的态度特征((Eccleshall,1994;

Leach,2002;

Nisbet,1986))。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最突出的一个区别就是对待社会变迁的态度差异。

保守主义者对待变化或改变持有怀疑态度,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而自由主义者通常对现状不满,他们更希望社会演进或进步。

如果某种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保守主义者喜欢渐近式变革,而自由主义者则喜欢较激进变革。

第二个突出差异表现在对国家和权威的态度上。

保守主义者通常不信任民主,他们更相信权威式的领袖或强有力的国家,而自由主义者则信奉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

第三个突出差异表现在对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的态度上。

保守主义者认为维护财产权利比维护公正和公平更重要,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公平理念应该高于产权。

基于政治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三个差异,本研究建构三个指标来区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态度:

满意度、权威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

这三个指标都与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力量和中产阶级是社会变革力量的假设相关。

表1列出三个指标及其具体含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