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9441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计划Word格式.docx

一个以城市为依托,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业户为补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营运车辆和社会车辆的维修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据交警部门统计,至2010年11月30日,绍兴县的汽车保有量为86336辆。

近年来,绍兴的汽车维修量以年增近20%的速度提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严重短缺。

而目前我县仅我校开办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中级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年招生近250人,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三年内我县汽车行业各类维修、服务、管理人员需求达3000人。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家庭消费已成为趋势,汽车营销、汽车性能检测、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等专业的从业人员同样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关人才匮乏也会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瓶颈。

综上所述,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学生“德、技、力”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和促进学生就业为落脚点,与汽车领域知名品牌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企联动,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技术、设备、师资得以进一步提升,力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三到五年内打造出一个在全市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

企业订单”的需求实施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经为期两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

2.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改革

通过在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需求、工作岗位核心能力等方面的调研,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与涂装等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开发3-4门课程作为优质项目课程来建设,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努力达到“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学校培养与企业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现有教师经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下企业交流实习、职业资格考证以及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经过2年时间建设,使专业教师人数达到20人,其中专职教师高级职称达2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100%。

4.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通过与企业建立“互为基地”的合作模式,使企业作为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教师锻炼基地,学校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和合作制度建设,推进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思路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探索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校企联合制定岗位职业标准入手,构建理论、实践、素质相结合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实施“企业进校、校进企业”工程,构建“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的教学新模式;

引进专家和企业优秀人才,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培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重点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为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

坚持“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的原则,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依托“新世纪汽修教学工厂”和各项目教学实训室,把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校门对接厂门”、“课堂对接车间”,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能力主线)、两元结合(学校、企业两元)、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为特色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现“会诊断、精维修、懂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

(1)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程改革

根据汽车维修职业能力阶次递进培养的需要,遵循课程开发的原则,在汽车专业建设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和“学习领域型”课程的开发步骤,在职业岗位和和典型工作任务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率,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课程结构,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与涂装等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开设《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底盘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电气》、《汽车二级维护》、《电控发动机排故》、《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技术》等项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凸显实用性。

(2)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①在“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项目实训室”、“汽车电气项目实训室”、“汽车二级维护项目实训室”等一系列项目实训室中,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②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程序与传统教学法逆向,采用“实践----理论---实践”教学程序。

即先让学生对零部件进行拆装操作,熟悉零部件的结构,然后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理解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在故障诊断和排除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汽修仿真教学手段,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引入标准化的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①在评价目标上,一改传统的根据课本与教师来确定评价目标的做法,而是着眼于就业,根据企业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汽修专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来确定考试目标。

②在评价形式上,通过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的项目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③在评价内容上,除了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引入汽修企业的真实维修工作任务,开展以任务项目为导向的汽修技能考核。

④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使学生、教师、企业专业人员都成为评价的主体。

(4)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引入“7S”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汽修企业普遍流行的现代管理模式,我们在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为内容的“7S”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就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优质项目课程建设,更新专业教学内容

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基于工作过程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汽车维修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将《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底盘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二级维护》三门课程作为优质项目课程来建设,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原有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每门项目课程建设均包括课程标准、插件教材、教学课件、试题库、习题库、实施办法、实施环境、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力争将三门项目课程的插件教材在二年内编写完成并在校内使用。

4.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组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来完成汽修专业学习领域中其它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插件教材和教学课件的编制工作,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包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二级维护、车身修复与涂装”等内容的汽修仿真教学软件一套;

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内网络,建设以教学课件、专业资料、视频资料、技术动态为主的信息教学资源库,使广大师生共享教学资源。

并计划2年内新购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专业图书1800册、电子图书1.5万册,同时从相关汽车维修企业引入汽车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来增强和扩充教学资源库建设。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

按照现有专业教学规模和学生人数,结合项目教学的运作方式,在两年内完善校内汽修实训中心,将真实工作环境引入到教学中。

其中包括:

新建汽车车身修复与涂装项目教学实训工场1个;

改建一个拥有6台整车,同时可容纳2个教学班实训实习的车间;

完善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实训室1个、汽车底盘拆装项目教学实训室1个、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项目教学实训室1个、汽车空调拆检项目实训室1个、汽车电器设备拆检项目实训室1个、汽车仿真技术情境化教学实训室1个。

6.加强师生技能训练,提高技能竞赛水平

针对目前日益重视的师生技能竞赛,结合学校实际,把抓好师生技能训练、提高技能竞赛水平放到重要工作位置。

以技能考核带动技能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坚持学校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每学期的“技能考核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三位一体”的技能竞赛和考核策略,坚持“以考促学、以赛促教”,努力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进度见表3-5-1。

表3-5-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进度表

建设

内容

目标与验收要点

2012年7月

2013年7月

预期目标:

  构建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验收要点:

1.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

2.汽修专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核心能力分析表;

3.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4.考察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资料。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1.人才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材料;

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验收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