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9266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修订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应予以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此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一个非常时期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

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介于儿科学和妇产科学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小儿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学必将向各个分支纵深分化新的学科、边缘性的学科必将继续应运而生。

然而儿科学的分化发展趋势绝不是儿科学自身的肢解终结在学习和研究儿科学某一分支学科时切不可忽略对儿科学基础和学科总体的潜心研究和关注。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

?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因此只要度过危重期常可满意恢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而且一旦造成损伤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

下面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儿科学的主要特点。

2/403一、基础医学方面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岁后逐渐抬高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

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功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因此熟悉掌握各年龄儿童的机能变化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可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gG水平均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重要。

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并通过训练予以调适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二、临床方面疾病种类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在儿童中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而成人则以冠状动脉心脏病为多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

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相当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临床表现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

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

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病情的细微变化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

诊断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但仍应认真听取和分析同时必须详细倾听家长陈述病史。

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注意。

治疗儿科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

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要重视适当的液体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

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特别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的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

预防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此项工作基本上是在儿童时期进行是儿科工作的重要方面。

目前许多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关成人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

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3/403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应被人为地割裂认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确实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分为七期以便熟悉掌握。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

母亲妊娠期间如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毒品等以及营养缺乏、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内发育不良等。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单独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

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此时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虽然也在继续进行但是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常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而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

此阶段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而断乳和其他食物添加须在此时完成因此适宜的喂养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此期小儿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有限因此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应格外注意防护。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此时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已经减慢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而智能发育更加迅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知识面能够得以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六学龄期自入小学始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可相差岁。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与西方医学比较而言我国的中医儿科起源要早得多自扁鹊“为小儿医”以来已有2400余年自宋代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体系以来也有近900年。

此前在唐代已在太医署正规培养5年制少小科专科医生隋、唐时代已有多部儿科专著问世如“诸病源候论”和“小儿药证直诀”等收集论述小儿杂病诸候6卷255候建立了中医儿科以五脏为中心的临床辨证方法。

16世纪中叶发明的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比欧洲发明牛痘接种早百余年。

进入19世纪后西方儿科学发展迅速并随着商品和教会进入我国。

20世纪30年代西医儿科学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至20世纪40年代儿科临床医疗规模初具当时的工作重点在于诊治各种传染病和防治营养不良。

由于儿科人才日趋紧缺儿科学教育应4/403运而生。

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首版问世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儿科医学参考书标志着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建立。

自19世纪至20世纪末西方儿科学的重大贡献主要在于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方面两者为当时儿童中死亡的首要原因。

对预防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使得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逐年降低。

同时由于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儿童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地下降。

代乳食品和配方乳的研究和提供曾经拯救了大量儿

童的生命近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使得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更加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于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非常关心。

在城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并且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建立起儿童保健机构同时普遍办起了各种形式的托幼机构。

这些机构对于保障我国儿童的健康和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机构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疫苗的接种、“四病”的防治得以落实儿童中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图、图。

图1-119912005年我国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图1-2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摘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年统计报告》尽管我国儿童目前的主要健康问题从总体上看还集中在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但是与20世纪比较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大大降低并且在某些发达地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急性传染病已经少见。

这些疾病谱的变化昭示我国儿科工作者的注意力应该开始向新的领域发展延伸儿科学的任务不仅要着重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应该着眼于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远大目标。

因此研究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儿童保健学应该受到重视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由大城市逐渐普及到中小城市和乡村以保证儿童的体格生长、心理健康、智能发育和社会应对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同时研究儿童罹患各种疾病后得以尽量完善恢复的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