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通过这一实验,直观形象的建立了充、放电暂态过程,也解决了指针偏转后是自由返回,还是充、放电有约束式返回。
尤其是可以通过电脑处理数据,运用图表功能直接快速描点,便于学生观察,并很容易得出定值电容的电压与电量的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明白“电容”概念的内涵及其物理意义,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突破难点作了前期铺垫。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定性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亲历电容概念形成的过程,递进式感悟,从而理解电容的概念,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势差的关系,运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容;
3.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定性、定量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精神,激发探究热情;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勤于设疑、敢于猜想、勇于求证、善于总结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定义;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探究是本节的难点,运用演示实验进行定性探究突破难点。
四、电容器概念教学路径图: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入概念
演示实验1:
展示自制的电容器(如右图),这是一个玻璃杯,它是一个可以用来装水的容器。
那么它可以用来装电吗?
用感应发电机给电容器充电,再将两极对接,请同学们观察看到的现象,说明什么?
也可以让几个学生搭肩,第一个同学双手触摸两极体验电容器“储电”作用,让学生说说体验,思考说明什么?
点评:
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体验,学生惊讶于玻璃还可以装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自觉地思考:
这个琉璃为什么可以装电?
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入能够储存电荷的容器叫电容器。
实物展示: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历史:
莱顿瓶是1745年由荷兰莱顿大学教授P.穆森布罗克(1696-1761)发明的,是最原始的电容器。
再通过自制电容器让学生体验“触电”感觉,感受电容器的储电作用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与认识,同时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对电容器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了解了电容器的历史。
并由学生通过观察自制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构造,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实验探究,理解和形成电容器概念
1、电容器的构造
思考1:
电容器为什么能够储存电荷呢?
拆开自制电容器,让学生观察分析电容器的构造。
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电容器都有三个基本组成:
1)两个绝缘且相距很近的导体--极板;
2)中间夹一层绝缘物物质--电介质
思考2:
相邻两同学是否构成电容器?
两个平行金属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
总结:
平行板电容器,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电容器。
任何两个互相靠近彼此绝缘的导体都可以构成电容器。
自制电容器,结构简单且更易说明电容器的构造,直观形象,更有真实感,学生容易接受。
2、电容器的性质——充电和放电
思考3、它是怎么储存电荷的?
需要电荷怎么办?
演示实验2:
按胜昔演示电路图和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观察实验并记录数据:
学生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认识电容器的工作形式——充电、放电过程。
表1: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电流方向
板间电量
板间电势差
板间场强
能量转化
演示结合问题探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1、开关打到哪边是充电?
2、开关打到1,猜想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变化?
3、充电完毕后,上、下极板各带什么电?
4、充电完毕后,两板间是否有电势差?
5、电容器所带电量是多少?
6、开关打到2,狂想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变化?
7、充电、放电的过程,电路中的能量如何转化?
应用1: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仅靠电池直接供电,闪光灯能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吗?
1、
(1)充电:
电容器两板分别接在电池两端,两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特点:
QUE都增大,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2)放电:
充了电的电容器的两板用导线相连,使两板上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
2、特点:
QUE减小,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容器的每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
3、电容器是能够储存电荷和需要时释放电荷的器件。
为了更进一步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特点,用电流传感器代替灵敏电流计,它可以捕捉到瞬间电流的变化。
借助电流传感器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3:
Dislab实验——在某一电压下,电容器的充、放电。
学生直观体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
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变化和电压变化。
i—t图像是否可以判断电量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i—t图像:
运用微元思想,借助计算机求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学生分析:
可以用这个波形图所包围的面积代表电量Q,就象我们高一学习变速运动的时候,用v-t图象的面积代表位移一样。
通过实验探究,从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电容器,更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尤其是可以通过电脑处理数据,运用图表功能直接快速描点,便于学生观察。
同时也借助电流传感器更进一步探究Q与U的关系,进而引入电容的概念。
(3)实验探究,理解和形成电容的概念
电容器能够容纳电荷,那么,怎样来描述它所具有的这种本领的大小呢?
能否说,电容器带电量越多,容纳电荷的本领越强?
学生可能分析结果:
不能,因为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可变的,而它容纳电荷的本领应该是定的,我们应该寻找一个不变的量来表征它容纳电荷的本领。
Dislab演示实验:
同一电容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充放电现象。
观察和记录:
从图象中获取不同的电压下,电量和对应的最大电压值,记录数据。
观察所得的3组数据,你有何发现?
表2:
实验探究1:
用不同的电压充电容器充电,储存的电荷与电压的关系?
电源
储存的电荷量
最大电压值
结论
电容器1
电容器2
1、怎么探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有什么关系?
3、怎样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
(容纳电荷的本领应该是定的,我们应该寻找一个不变的量来表征它容纳电荷的本领)
点拔:
可以求出每组数据的比值,看是否相等,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观察点的分布,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电荷量和电压的比值不变。
同一电容器,电势差越大,极板所带电荷量越多。
不同的电容器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可以用来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
通过传感器定量研究,可以通过电脑处理数据,运用图表功能直接快速描点,便于学生观察,并很容易得出定值电容的电压与电量的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明白“电容”概念的内涵及其物理意义,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图像获取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突破难点作了前期铺垫。
形成电容的概念:
引入电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类比水杯装水。
展示水杯加水,水杯的容量不因为水量的增加而变大。
1.定义: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2.物理意义:
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
3.单位:
法(F)1F=1C/V
微法(uF)皮法(pF)
1F=106uF=1012pF
4.C与Q、U无关。
——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
5、用类比法进一步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
应用2:
超级电容车——《剪了辫子11路还是电车上海试运行超级电容器电车》
2019年,上海首批7辆超级电容车在公交11路内圈投入试运行,运营中无需连接电缆,只需在候客上车间隙充电30秒到1分钟,就能行驶3到8公里。
超级电容车外观与普通无轨电车相似,只是头上不见了两根“辫子”。
电车底部装了一种超级电容,车辆进站后的上下客间隙,车顶充电设备随即自动升起,搭到充电站的电缆上,通过200安培的电流强度完成充电。
6、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
思考:
如图所示,是某一规格的电容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电容器的击穿电压
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2)、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电容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压,额定电压低于击穿电压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