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712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docx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图文

小升初文学常识梳理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_图文

文学常识基本知识的简单梳理。

1、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直接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选入教材的有《亡民》《无衣》《静女》

《论语》先秦儒家典籍。

是一部记录孔子广告的语录体作品,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集。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的怷是“仁”的学说;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选入教材的有《季氏将伐颛臾》

《老子》先秦道家典籍。

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故又称《道德经》。

此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文字简洁,善用譬喻。

老子,生卒年代不详,李姓,名耳,字伯阳,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绝圣弃智,清静无为,幻想倒退到“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去了。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年(前469),前后赢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

此书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孔子《春秋》作传(解说)的。

它与为《春秋》作传的别两部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及《春秋》本书一起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经”部。

中学课本中的《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出自于《左传》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

关于此书作者,历来说法不一,至今仍无定论。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则以记言见胜。

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节,说理就十分形象,含意也很深刻,选入教材的有《勾践灭吴》《墨子》先秦墨家著作。

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语录。

此书文字质朴无华,逻辑性强,注重说明理论。

墨子(约前468__约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其观点有很多是与儒家相对立的。

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对。

《孟子》先秦儒家派著作。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一说是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此书文辞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并且长于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历来为读者所传诵。

孟子(约前372__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

他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论”,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背向,但却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儒家,特别是宋儒有很大影响。

中学课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庄暴风孟子》均选自《孟子》一书。

高中第五册教材专门作了孟子单元《寡人之于国》

《庄子》先秦道家学派著作,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此书中许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组成,如“鲲鹏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运斤”“东施效颦”等寓言都涵义深刻,脍炙人口。

庄子(约前369__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化合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但他却抹杀万事万物的差别,否认是非、大小、有无、贵贱等等客观标准。

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

先入的有《秋水》《逍遥游》

《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

此书内容驳杂,保存了一些先秦的优秀寓言和神话传说。

先入中学课本的有《两小儿辨日》和《愚公移山》。

屈原(约前340_约前27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国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在楚为官时力主对内任用贤人,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

受到佞臣排挤、打击,两次被流放,但矢志不改初衷。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自沉汨罗江而死。

他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新诗体_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主义传统。

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后来西汉刘向搜集了屈原以及宋玉还有汉代集资屈原辞赋的作家等的作品,编辑成《楚辞》一书,此书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也极其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即指《诗经》(《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指《楚辞》(《楚辞》中的“离骚”)。

先入教材的有《离骚》

《荀子》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作者荀况。

文章论题鲜明,说理深透,语言丰富,善用比例,多排偶句,对后世说理文有一定的影响。

荀子(约前313_前238),名况,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名刘询)讳,称为“孙卿”。

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的长处予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人定用天”的思想,倡导“性恶论”,强调学习的重要和教育的作用。

中学课本中的《劝学》一文就是节选自《荀子》一书。

《韩非子》先秦法家代表著作。

由接班人搜集韩非遗著,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大部分属于论辩文,重在演绎、归纳、分析、综合,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辩驳有力。

书中有少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为人喜爱、传诵。

韩非(约前280_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罚、重赏、重农、重战的政策,反对“法先王”和“复古“倾向。

中学课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南郭处士》《智子疑邻》均选自《韩非子》一书。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

客编写而成。

内容以儒、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墨、法、刑名、阴阳、兵、农各家学说。

文章往往以议论发端,然后摆事实,设喻为例证,最后回复到原来的立论。

首尾一贯,语言简炼,富于形象,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中“刻舟求剑”、“引婴投江”、“荆人夜涉”等寓言故事一直流传到今。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详,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一些纵横家及其门徒的著述,重新加以综合整理、编辑修订,定名为《战国策》,从此相沿流传。

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提出的斗争策略,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政治活动。

文章长于论事,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无论是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写得活泼恣,有声有色,也善于刻划化化合物。

书中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补牢”等成语典故都广为流传。

中学课本中《唐睢不辱使命》《角史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均选自《战国策》。

贾谊(前200_前168)西汉时期杰出的政府家和文学家。

世称贾生,洛阳人。

少时以博学善文著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后提拨为太中大夫,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主张改革政制。

因周勃、灌婴等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复召朝,拜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后,贾谊郁郁自伤,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他的作品有赋七篇,现存五篇,政论文有“疏”七篇、《新书》五十八篇。

中学课本中的《过秦论》选自《新书》。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_?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他后来编写《史记》打下了基础。

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藏书。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罚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王侯以外著名人物的言行史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的史书写作和史学研究有浣的影响。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记史时,司马迁塑造了一毓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技巧上剪裁有致,繁简得当,极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学课本中所选的《鸿门宴》节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另外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也都是节选自此书的“列传”部分。

高中第六册专门作了《史记》专题。

班固(32_92)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自幼读书很多,九流百家无不穷究。

他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汉书》的写作。

此书文辞渊雅,叙事详尽,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全书共一百篇。

全书共一百篇,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历史。

曹操(155_220)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献帝迁都许昌,此后即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封魏王。

他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善诗,是继《诗经》后写作四言诗最

有成就的作家。

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字子建)也在文学上有所造诣,故人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学课本中选入了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

东汉末,隐居隆中(仿湖北襄阳西),时人称为“卧龙”先生,后出山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又全力扶待其子刘禅(阿斗)实现北伐强魏的统一大计,后病死军中。

他的《出师表》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被选为中学语言课本的传统教材。

《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

作者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字承祚。

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

《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

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陶渊明东晋时期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故人又称“五柳先生”。

曾任江州祭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田。

长于诗文辞赋,他的诗作中少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田园诗,是文学史上颇为影响的“田园诗人”。

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和诗《归园田居》、《饮酒》。

和《归去来合辞》。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所写提东汉西余年的历史。

作者范晔是南朝宋时的史学家、字蔚宗,该书文笔简炼生动,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