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97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区布置文档格式.docx

根据采煤机生产能力和放煤支架的放煤能力,采面前后运输机均选用SGZ800/2×

375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1500t/h,功率2×

375KW,电压等级3.3KV。

综放面运输顺槽选用一台PCM-200破碎机,一台SZZ-1000/375型刮板转载机及一台SSJ1200/3×

200可伸缩多点驱动胶带输送机,该三机运量均不小于2000t/h。

在轨道顺槽安设连续运输车担负采面的辅助运输。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护设备选型

根据3煤顶板岩性及顶板管理方式,考虑到本矿井采深较深,地压较大,预计工作面来压较强烈,故综放面选用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支架所需支护强度计算如下:

用估算法确定:

式中:

P──支架支护强度,MPa;

M──最大采高,取3.5m;

r──煤层顶板岩石容重,取2.7t/m3;

K──顶板岩石碎胀系数,取1.3;

n──考虑老顶周期来压不均衡的安全系数,取2.2。

按经验公式计算:

P=α·

9.8×

103=8×

3.5×

2.7×

103

=0.74(MPa)

α──顶板岩柱相当于采高的倍数,取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煤层采高,综放面选用ZFS6200/18/35型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其主要技术特征见表4-1-1。

支架主要技术特征表表4-1-1

项目名称

主要参数

支撑高度(m)

1.8~3.5

工作阻力(KN)

6000~6250

初撑力(KN)

5036~5274

支护强度(Mpa)

0.8~0.86

支架外型尺寸(长×

宽×

高)(m)

支架重量(t)

21

四、回采工作面工艺参数、产量及接替

(一)、采高及放高

首采区钻孔见煤厚度0.69~8.47m,平均4.28m。

厚度小于2.0m的有2个,均位于采区西部冲刷带附近。

鉴于上述煤厚情况,设计确定对大于3.5m,特别是4.0m的煤层块段采用放顶煤综采,小于3.5m的煤层块段一次采全高。

放顶煤开采时,采放比控制在0.8~1.0之间,机采高度一般可取2.2~3.0m,煤层厚度小时取小值,煤层厚度大时取大值,以提高放煤工效和煤质。

2、工作面长度

根据本井田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参照兖州矿区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生产实践,确定综放工作面长度为200m。

3、工作面年推进度

根据首采区煤层条件和国内综放面已达到的水平,确定综放面年推进度1600m/a。

4、综放工作面回采率

据调查,兖州矿区综放工作面回采率一般为0.80~0.85,晋城等矿区综放工作面回采率一般为0.80~0.84,考虑到今后放顶煤技术水平和回采率的提高,同时兼顾矿井生产初期的实际情况,本矿井综放面回采率取0.84。

5、工作面产量

根据以上工作面参数,达到设计产量时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见表4-1-2。

由该表可知,达到设计产量时,矿井回采产量185万t/a,加上掘进煤5万t/a(按煤巷掘进量计),全矿井产量为190万t/a。

6、回采工作面接替

首采区开采单一煤层,由于煤层埋藏深,地压大,煤层厚,沿空留巷难以实现,故采用跳采接续方式,根据采区煤层赋存特点,宜先采东部,后采西部。

西部煤层较薄且构造多的区段,可在后期上高档普采。

五、矿井生产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根据本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结合邻近矿井生产实际,本矿井主要材料消耗指标如下:

坑木:

26m3/万t

火药:

600kg/万t

雷管:

1200发/万t。

采区及回采工作面产量计算表表4-1-2

项目

单位

参数

工作面编号

3305

机械化程度

综放

平均煤厚

m

4.84

工作面长度

200

年推进度

m/a

1600

容重

t/m3

1.42

回采率

%

0.84

工作面产量

万t/a

185

采区工作面个数

1

采区产量

第二节采区布置

一、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以下简称首采区)数目、位置选择及采区特征

1、首采区数目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及达产时工作面个数,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移交一个采区,采区生产能力为180万t/a。

2、首采区位置选择

首采区位置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首采区应选在煤层较厚且赋存较稳定的块段,以利于矿井尽快达产,产生效益。

(2)尽量靠近工业场地,减少初期开拓工程量,节省基建投资,缩短建井工期。

(3)应选在井下构造简单,地面建筑物影响小的块段。

根据以上原则,首采区有下列两个方案:

三采区方案:

三采区东至F1支2断层,西到冲刷不可采边界,南临工业场地煤柱和二采区,北到F7、F19和F21断层。

该采区为下山采区。

采区东西长5.3km,南北宽2.1km,面积9.9km2。

地面共有9个村庄。

采区构造东翼较简单,西翼较复杂。

煤层倾角2°

~12°

,一般9°

以下。

煤层厚0.69~8.47m,平均4.28m。

采区地质储量6754万t,可采储量3597万t,服务年限14.3a。

采区东翼煤层厚度大(煤厚2.77~5.84m,平均4.58m),构造简单,适合布置综放面。

一采区方案:

一采区位于工业场地西南,为上山采区。

采区东西长3.6km,南北宽约2.4km,面积8.64km2。

采区地面村庄11个。

采区西翼构造稍简单,东翼构造较复杂。

,一般10°

煤层厚度1.07~4.4m,平均2.88m。

采区地质储量5044万t,可采储量3126万t,服务年限12.4a。

采区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但局部较薄,工作面应以综采为主。

原设计推荐一采区作为首采区,是由于当时三采区勘探程度较低,高级储量少,作为首采区储量可靠性和构造控制程度不够。

经过补勘,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且与一采区相比,三采区作为首采区具有以下优点(首采区方案比较见表4-2-1):

(1)煤层厚度大,适合综采放顶煤开采。

三采区煤层厚度0.69~8.47m,平均4.28m,特别是采区东翼为3煤层合并区,煤层厚度2.77~5.84m,平均4.58m,构造简单。

根据邻近煤层条件相似的济宁二号矿井生产经验,布置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平均年产可达200~250万t。

实现“一矿一区一面”的高产高效矿井生产模式。

一采区煤层厚度1.07~4.4m,平均2.88m,只能布置综采工作面,限制

 

采区布置方案比较表

表4—2—1

顺序

方案一

方案二

一比二

备注

采区地质储量

万t

6754

5044

+1710

2

采区可采储量

3597

3126

+471

3

采区生产能力

180

4

采区服务年限

a

14.3

12.4

1.9

5

达产时采面个数

1个综放面

一综一高

少一高档普采面

6

初期巷道工程量

17208.5

20484

-3276

7

建井工期:

一期

42

45

-3

二期

48

8

采区地面村庄

9

11

-2

煤层底板标高

-700~-1000

-550~-700

10

地温

25~31

21~23

无热害

采区排水

排水泵

自流

12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

0.69~8.47/4.28

1.07~4.4/2.88

了工作面单产的提高,若要保证矿井年产量,初期须布置“一综一高”两个工作面,增加了矿井初期井巷工程量、采掘设备、人员等的投入。

(2)三采区紧邻工业场地煤柱,出井底车场即布置采区下山,采区胶带输送机直接进入井底煤仓,系统简单,工程量省,初期井巷工程量比一采区少3277m。

而一采区需通过西翼大巷与井底车场联系,系统较三采区复杂,工程量大。

(3)三采区虽然为下山采区,但采区煤层倾角小(浅部9°

左右,深部2°

左右),且3煤顶底板砂岩和三灰的含水性弱。

因此缺点不明显。

(4)三采区接替采区为相邻的四采区,该采区大部分为3煤层合并区,厚度大,煤层生产能力高,有利于矿井长期稳产高产。

鉴于三采区方案具有煤层条件好,初期井巷工程量少,采区易于接替,工作面产量高,矿井易于达产等突出优点,故确定首采区为三采区。

二、采区巷道布置

1、采区布置方式

三采区煤层赋存平缓,倾角较小,走向大致为东西向,考虑到联系一、二水平的集中下山位于采区中部,采区北部边界断层F7和南部边界近东西向延伸,近似与集中下山直交,且采区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短,工作面条带宜垂直集中下山沿近东西走向布置,可充分利用集中下山开采三采区。

2、集中下山布置

集中下山布置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布置三条集中下山,即轨道集中下山、胶带输送机集中下山和回风集中下山。

方案二仅布置轨道集中下山和胶带输送机集中下山,不设回风集中下山,利用胶带输送机集中下山回风。

方案二有初期工程量少、节省初期投资的优点,但对采区安全生产不利。

考虑到采区产量大,生产集中度高,矿井中后期还要利用这组下山开拓四采区和二水平。

因此,无论从安全生产方面,还是从矿井以后的开拓开采方面考虑,回风集中下山都是必不可少的。

故集中下山布置采用方案一,即布置轨道、胶带输送机和回风三条集中下山开采三、四采区和二水平。

轨道集中下山用于辅助运输和进风。

考虑到今后可能采用齿轨车等其他辅助运输方式,下山倾角设定为9°

,位于3煤顶板或底板岩石中。

胶带输送机集中下山原则上设在3煤中,限制坡度不大于12°

根据胶带输送机选型需要,在三采区中部设一缓冲煤仓。

回风集中下山亦设于3煤中,其中设猴车用于人员运输。

根据布置需要,三条下山分别相距40m和30m,下山两侧各留70m的保护煤柱。

2、首采面及顺槽布置

为了缩短建井工期,使矿井尽早达产,首采面应布置在邻近工业场地煤柱且煤层条件较好的地段。

根据三采区煤层赋存状况,将首采面布置在F28断层以北的第一个区段,即3305工作面。

首采面为小角度倾斜条带,仰角2°

~5°

,仰斜工作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