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861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Word格式.doc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解读】本题组以庄园农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评价能力、对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情况,考查学生对地理新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解读图文材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1题:

关于庄园经济的概念的理解及该县现代茶园经济兴起的区位条件(即题设情景——“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由此即可得出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对发展庄园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从而确定B项正确。

另外,交通、劳动力条件可以成为有利条件却不能成为前提条件,而高精尖技术则与庄园经济无必然联系。

(由此可见紧扣题设条件,掌握题设情境对解题是多么重要)。

第2题:

结合该县“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的典型个案来理解题意。

与传统的茶园局限于茶叶本身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特点相比,现代茶园内涵更为丰富,产品更多,效益更高的突出优势就很明显。

故本题C项目正确。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4.A5.D

【试题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对区域经济联系、区域合作以及产业转移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第3题:

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相劳动分工比,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明显这是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向东亚、东南亚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4题:

影响日本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除劳动力成本外,开拓海外市场是重要考虑,在题目所给的几项因素中,市场规模大是中国相对越南最突出的比较优势。

第5题:

本题重点考查中国制造业、加工业未来的方向。

产业转移本质上讲是国际生产力要素的再分配和国际劳动分工的调整,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是中国家电产业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6.C7.D8.C

【试题解读】本题组以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地带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尤其对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较大,而能否从解读题目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6题:

注意题目材料,“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再用排除法思考,大气温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度等现象与海拔均有密切关系,故可排除A、B、D项目。

在高山地带已经足够寒冷,融雪过程有限,积雪厚度与气温,(也就是与海拔)关系不大,而与坡度大小即重力因素密切相关,即缓坡地带更利于雪的堆积,所以C项正确。

第7题:

冻害主要由过度低温造成,极端低温与冬季风影响密切相关,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纬度也高,更接近冬季风的源地,所以因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而冻害高发,故C项正确。

第8题:

在高山苔原带,气温很低,大量积雪的存在对保护植物免受作用显著,由于气候变暖,该地带的降雪期推后,雪期前后的强降温危害加大,所以这里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高度/m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10.B11.A

【试题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河流下游河床地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河流径流与海洋潮流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入手,揭示河床地貌的演化规律,进而来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9题:

注意利用题目材料“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河床甲断面最低,表明该形态形成于一年中河床冲刷程度最严重的时段,也就是汛期即将结束的季节,至乙河床断面出现,说明已处在枯水期,进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的阶段,再考虑到位于浙江东部,汛期相对北方较长,可推知D选项正确。

第10题:

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修水库前,从季节变化看,汛期河床冲刷、枯水期河床堆积,断面呈现交替变化,但从长期看河床因堆积与冲刷的平衡而相对稳定。

水库建成后,汛期洪水得到调蓄,洪峰带来的河床冲刷明显减弱,而枯水期则因难以存在大的洪峰,对潮汐带来泥沙的堆积作用影响不大,这样原来的冲淤平衡被打破,下游河道变化以淤积为主,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第11题:

本题应结合9、10题从整体上考虑,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对防汛、航运不利,而泥沙主要由潮流在海洋带来。

所以在河口建立水闸,就能有效切断潮流带来泥沙进入下游河道的途径。

起到下游河道防淤、减淤的作用,本题A选项正确。

第Ⅱ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

【答案】罗讷河上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有一定春汛,夏季为丰水季节(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

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答案】①防洪、改善航运条件②改善航运条件发电土地开发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分)

【答案】因为罗纳河流域跨多个行政区,有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协调;

从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设立统一的机构,便于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

(类似于设立公司,便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开发。

亦可适当给分)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6分)

【答案】①可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自然状态;

②通过增加湿地,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流生态系;

③沿长河道可以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水污染的净化能力

【试题解读】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措施、河流生态的恢复等相关知识点,该题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似,注意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运用和地理知识的迁移。

(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考查从题目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从自然角度看,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补给类型、流域内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为主,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

地中海沿岸支流,也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冬季接受补给多于夏季,形成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因而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可通过必修三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整治进行知识迁移,要利用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原理,理解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

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也利于土地资源开发。

(3)此题可以借鉴美国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原因,从统筹管理的角度考虑。

(4)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

具体的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