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758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斜井延伸作业规程Word格式.docx

三、矿压观测资料参考本矿原掘进工作面有关矿压观测数据分析结论。

四、<

煤矿安全规程>

(2011版)

五、《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规范》(50511-2010)

六、《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

七、国家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1)

开口坐标

主斜井井筒

X=Y=Z=

终点坐标

15102运输顺槽

X=Y=Z=

地面相对位置及标高

无任何建筑物,地面为丘陵地貌,最高标高

m,最低标高m。

巷道与相邻煤层、岩层以及临近巷道的层间关系

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老空水、火、瓦斯对工程的影响

建筑物对工程的影响

地面无任何建筑物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根据采掘巷道显示15#煤层平均厚度为4.14m,比重为1.41t/m3,煤层大致为走向东西,倾向南北,倾角0°

—6°

,属近水平煤层:

煤层情况

煤(矿)层总厚(m)

3.10~5.39

4.14

煤层结构

煤(矿)层倾角

(度)

0-6°

简单

该工作面煤层为15#煤层,黑色光亮为主,金属光泽,硬度大,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条痕为黑或褐黑色,偶见微量星散状黄铁矿大部夹1-2层0.2m-0.32m灰质泥岩夹矸,局部裂隙面见钙质薄膜,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直接顶

泥岩及K2石灰岩

7.57-10.23

深灰色、厚度大,生物碎屑含量较高,局部含有燧石结核或条带。

直接底

泥岩

0.8-1.2

底板为泥岩或含黄铁矿泥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

老底

灰岩

1.7-12.4

深灰色,块状构造含方角石细脉,岩层完整。

影响工程的其它因素分析

指标

数量

备注

煤层的自燃倾向

自燃煤层

自燃发火期

6月

煤层硬度A

2—3级

质较硬煤质

煤层构造

层理发育

构造简单,未发现大断层及陷落柱

节理发育

局部发现岩溶裂隙

绝对瓦斯涌出量

0.25m3/min

低瓦斯矿井

晋煤瓦发[2011]1628号

地温

16-18℃

常温地带18±

2℃,地温正常区

地压

正常

无冲击地压

第三节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东南部,晋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高平西区的北东部。

井田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以及第四系。

本区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轴向北东向的褶皱构造。

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的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

含煤地层总厚为158.27m,共含煤12-15层,煤层总厚度为11.32m,含煤系数为7.15%,含可采煤层2层,总厚9.00m,可采含煤系数5.69%。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区域和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赋存有主要可采煤层。

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由多层石灰岩、不同粒级的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一套灰白、灰黑色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沉积。

太原组含煤6~10层,煤层号为5、6、7、8、9、10、11、12、13、14、15号,其中可采煤层1层,即15号煤层,9号煤层局部可采,含煤系数4.52%~9.56%,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含煤1~3层,煤层号为1、2、3,其中稳定可采煤层1层,即3号煤层,含煤系数5.30%~13.15%,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第四系主要岩性为浅红色亚砂土,常含钙质结核,夹古土壤层,底部有时见砂、砾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厚度0-30m,一般厚15m左右。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

本井田处于沁水盆地中南段,区域地貌以低——低中山区为主,高平、晋城、长子一带为新生代断陷盆地。

地表水系在丹珠岭以南属黄河流域的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以北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河南源支流,其地表分水岭大致呈近东西向展布。

井田附近区域发育有丹河(源区)及其支流东仓河等不同级别的次级支流水系,这些河流在旱季一般干涸或水量很小,至雨季在部分相对主要的水系中有水流出现,丹河上游支流东仓河水系延至本井田的洪流沟谷之中。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井田内3号煤层以顶板之上砂岩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裂隙充水矿床,煤层埋深较小,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在部分地段已与基岩风化带甚至地表沟通,相应地段的井下矿坑已与风化裂隙水甚至也隙水或大气降水、局部地表水产生了水力联系。

15号煤层是以其上灰岩、砂岩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

井田内总体构造条件较简单。

据本井田ZK4-3钻孔太原组含水层三个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平均单位涌水量为1.06L/s·

m,平均渗透系数为1.583m/d,富水性为中等——强。

矿井最低排泄面位于地下水位之下,井田内地表水不发育,排泄畅通,充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在浅部较好,深部较差。

第四系松散层分布于井田的东部与西部,一般厚度在0-20m之间,最大厚度约30m左右。

井田内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水位普遍低于15号煤层底板,不存在带压区。

但井田局部存在陷落柱及小断层,15号与3号煤矿坑顶板冒裂带在相应的大部分地段可相互连通或很可能连通,由此分析,井田内3号、15号煤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总体均属中等类型。

3、主要隔水层区域主要隔水层为中奥陶统中的泥灰岩;

石炭系中统含水层层间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未开采的煤层;

二叠系风化裂隙带以下砂岩之间单层厚度不等的泥质岩类以及上第三系、第四系中的粘性土层。

这些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在含水层之间可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主斜井现已施工m,继续按方位60o,坡度-16°

进行延伸60m,然后施工平巷20m,施工总工程量为80m.。

第二节矿压监测

一、观测对象:

观测对象为井筒顶板、支护。

2、观测内容

序号

观察项目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1

巷道浅部顶板移近量

0-4m内顶板情况

LBY-2型顶板离层监测仪

2

巷道深部顶板移近量

0-8m内顶板情况

3

锚杆载荷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拉力计

4

螺母拧紧力矩

锚杆安装质量

力矩扳手

三、观测方法

顶板离层:

井筒内每隔30m安设1个顶板离层监测仪。

在距掘进工作面30m内,观测离层值。

技术员每7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现象,确保安全。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撤退人员并向调度室汇报。

离层指示仪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

蓝色表示顶板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黄色表示离层松动已达到警界值;

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松动值较大,已进入危险状态。

锚杆、锚索荷载和螺母力矩每30米观察一次,一次分别不少于3根。

(四)数据处理

由建设单位生产技术科及时处理分析当天的监测数据,记录在册,便于分析有关数据,如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向总工程师汇报,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提出处理办法并组织落实。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1、副斜井延伸总长度80m(斜长),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S荒=19.5m2,S净=17.3m2,净宽5.0m,净高4.0m。

(附:

支护断面图)

二、支护方式:

1、锚网索支护设计

锚杆形式和规格:

杆体为φ2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杆体,长度2200mm,型号为φ20mm×

2200mm

锚固方式:

树脂端头锚固,采用两支锚固剂,规格为K2335、K2360。

托盘:

厚度为8mm钢板穹形多功能锚索托盘,规格为150×

150×

8mm。

锚杆角度:

顶部锚杆均于顶板岩面垂直。

网片:

Φ6mm钢筋网,网孔尺寸为100×

100mm。

网片规格为1300×

2600mm,网片间搭接长度为100mm,用14#铁丝双丝双扣联接,每隔100mm联网一道。

锚杆布置:

排距800mm,间距800mm,每排13根锚杆。

锚索:

单根钢绞线,型号Φ15.24×

6300mm,采用四支锚固剂,K2335、K2360各两支,间排距为1200×

1600mm。

3、射混凝土支护设计

喷浆所用水泥标号为PO42.5,砂为中粗砂,石子粒径为5-10mm,混泥土中水泥:

砂:

石子配合比为1:

2:

2,速凝剂在喷射前均匀掺入,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3%-5%。

三、临时支护

采用吊挂前探梁做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用两根3寸钢管制作,长度不小于4m,间距不大于2.0m,用锚杆和吊环固定,吊为环形式倒梯形或圆形,倒梯形式吊环宽面朝上,圆形吊环采用Φ20mm钢筋制作。

为了防止前探梁滚动,每根前探梁不少于2个吊环。

吊环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所用树脂锚固剂不少于2支,锚固力不小于100KN/根,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1.9m,锚杆支护完成后最小控顶距为300mm,前探梁上方用2块规格为:

长×

宽×

厚=1500×

200×

150mm小板梁和方木接顶,前探梁后端用木楔背紧。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施工顺序:

爆破后安全检查(顶板、瓦斯、工程质量、探头位置等)—敲帮问顶—进行临时支护—打顶部锚杆(锚索)—顶部挂网—出矸—打帮部锚杆—帮部挂网—检查锚网支护质量—喷射混凝土支护。

二、锚杆施工工艺

锚杆应紧跟掘进工作面及时支护。

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为:

钻锚杆孔、清孔,安装树脂药卷和锚杆、拧紧螺母。

锚杆支护施工工艺中,钻孔、搅拌树脂药卷与拧紧螺母为主要工序,其他可作为辅助工序。

为了锚杆支护各施工工艺优化。

以锚杆施工主要工序进行,减少支护时间,提高安装速度,应合理安排各个工序,进行施工工艺优化。

以锚杆施工主要工序:

钻孔、搅拌树脂药卷与拧紧螺母为主线,在考虑辅助工序先后的基础上,尽量使辅助工序与主要工序平行作业,合理利用工时,缩短总的支护时间。

为了提高锚杆支护速度,工作面应配置2-3台锚杆钻机同时作业,锚杆支护时应先打顶部锚杆孔,后打两帮锚杆孔。

1、钻孔

钻孔的质量与速度直接影响锚杆安装质量与速度。

顶部钻孔采用MQT-130型锚杆钻机配Φ18mm中空组合钻杆(每根长度为1.2)和Φ28mm岩石合金钻头;

帮部钻孔采用YT-27型风钻打眼,φ28mm一字合金钢钻头,中空六角钢钎(每根长度为2.0m)。

钻孔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孔位、孔深与角度进行施工,钻孔必须坚持湿式打眼,打眼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

(1)钻孔前由班长使用自喷漆按照支护断面图,标定锚杆孔位,间排距的误差不应超过100mm。

(2)钻孔应保持直线,不出现弯曲或台阶,使杆体能顺利插入钻孔。

(3)钻孔深度为2150mm,钻孔前应在钻杆上标明需要钻孔深度。

(4)钻孔角度应严格按照设计控制,误差不应超过5°

过大的锚杆角度,一方面是减少了锚杆的有效作用范围;

二是使锚杆的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