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528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专题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仁政"

,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并提出了"

君舟民水"

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6、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哲学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提倡君主专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考点2: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

焚书坑儒"

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

春秋大一统"

的主张;

为加强君权,还提出"

君权神授"

同时提出"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

在伦理道德上主张"

三纲五常"

著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3: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3、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

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

理气论"

即先有理,后有气和"

心性论"

,认为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南宋陆九渊作为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同时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6、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了"

致良知"

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

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

以民为主"

经济上:

反对"

重农抑商"

,提出"

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唯物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一、选择题

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

(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

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

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

材料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主张,据此可知选A。

2.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对老子的上述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答案】D

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C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经过春秋战国儒学思想家的发展和完善,儒学体系更加完整,以“仁、礼”等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流传下来,影响深远。

以至汉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材料中提到的“一成不变之观”即指儒家传统道德。

4.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解析】题干中的“当今争于气力”“事异则备变”,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选C。

5.孟子曰: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

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

【解析】题干强调要以乐民、忧民为重,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理论,故选A。

B、D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皆排除。

C的“为政以德”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6、易中天说: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材料中的“争”的实质是(  )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7、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后来“背周道而行夏政”。

但是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

这表明墨家(  )

A.理论体系尚不完善B.完全承袭儒家思想主张

C.维护西周礼乐制度D.基本认同儒家价值理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家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关键句子“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根据题干材料“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说明墨家基本认同儒家价值理念,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错误.故选D.

8、王充在《论衡?

效力篇》中认为:

“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群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士的影响力提高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材料的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位魏国出力时,伟国就会元气大伤.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这实质上反映了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宗法制度趋于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诸侯争霸不断加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故选B.

9、顾炎武认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对君主制度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10、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

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唐代的道教经典”、“不违戾父母师长”、“不杀生”等,可以直接看出《玉清经》里,已经包含了包括儒家、佛教的相关理念在里面.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故选A

11、有学者指出:

“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

”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了当时国情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12、“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在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考查三教合一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故B项错误.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故D项错误.故选A.

13、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解析】据材料“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可以得出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故A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对“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按照法律如何处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对“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按照法律如何处罚,材料中并有提及司法程序,故D项错误。

14、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

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这份文书的史料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