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Word格式.docx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测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
人们用货币测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如同人们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尺子来测量距离一样。
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职能。
又称交易媒介职能,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是指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双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
所谓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
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了固定的兑换比率,由于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结果,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
比如金币和银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金与银的市场比价由于银的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
如果相反即银的价格上升而金的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的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通中就会充斥金币。
最终的结果在流通中仍然只有一种货币真正在执行货币的职能。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的排他性特征。
4.解释下列概念:
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信用活动中,只有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
目前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股份信用等。
(2)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形式有赊销和预付。
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在调节资金余缺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且受到规模的限制,因而其发展需要引导和规范。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无论在方向上,还是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而成为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1)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2)商业信用的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它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
第四,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规模的变化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相一致的。
(3)银行信用的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在信用规模及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不但可以把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而且可以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
因此,银行信用集中与分配的资本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现有资本,而是超出了这个范围,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银行信用借贷的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所以,银行信用可以通过贷款方式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活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银行作为闲置货币资本的集中者也不是最终使用者,它必须通过贷款或投资运用到社会再生产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起着联系、沟通或桥梁的作用。
(4)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信用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者的关系表现为:
①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②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替代关系。
6.理解下列名词概念: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譬如,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是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
这表明,资金贷放者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
7.简述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15年考过)
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一个由两级银行体系构成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中央银行:
习惯上称为货币当局,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权威和监管者,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
如成立于1948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创立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2)存款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存款机构发行支票,吸收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此获得的资金进行各种贷款或购买证券。
其中,商业银行是一国主要的存款机构,它主要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并将其用于发放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及购买政府债券等业务。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其活期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重要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
(3)契约储蓄机构:
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及退休基金等,它们以合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从合约持有者手中吸收资金,并主要投向股票和长期债务工具等资本市场。
其中人寿保险公司是最大的契约性储蓄机构,它兼有储蓄银行的性质。
因为,人寿保险金就像流向储蓄机构的储蓄一样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人寿保险单的所有者拥有的实际上是一项固定面值的潜在资产。
人寿保险公司主要提供投保人死亡后的经济补偿和生存养老金,主要投资对象为公司债券和股票、抵押资产。
(4)投资性机构:
包括各类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及投资银行。
其中,投资基金是最大的投资性中介机构。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英国和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5)政策性金融机构:
是指政府设立的专门为特定的部门或产业提供资金,促进该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的金融机构。
包括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
(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典当行等。
其中,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比较普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
大多数的信托投资公司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要业务。
金融信托投资机构也可以吸收一年期以上的信托存款。
8.简述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主要有:
(1)存款功能,是指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主要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2)经纪和交易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或者,金融机构自身交易金融资产,以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提供这类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资性金融机构,如金融公司、证券公司等。
(3)承销功能,是指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一般地,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如证券公司等。
(4)咨询和信托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等业务。
提供这种金融服务功能的主要是信托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
9.解释下列概念:
收益的资本化、基准利率、到期收益率、流动性陷阱(15考过)。
(1)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利息概念的存在,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根据收益与利率倒算出来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一现象就是收益的资本化。
它使即使没有价值的东西具有了价格。
(2)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叫中心利率。
它的变化传递出中央银行银根松紧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发放,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
(3)到期收益率,按单利计算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
按复利计算是指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或者是指使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4)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只可能上升而不会继续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的现象。
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无效。
10.解释下列名词:
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各类金融产品流通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
它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市场体系,通过金融市场上对金融资产的交易,最终可以帮助实现社会实物资源的配置。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总称。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范畴,仅指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2)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