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790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物的结构测定》教学设计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成为我们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本节以乙醇结构的测定作为案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和科学方法。

一方面,帮助大家建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模式,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的核心步骤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以及检测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其在碳骨架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深切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3.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①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命名有了系统的整体认识。

②化学必修2模块帮助学生对一些常见而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如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

(2)能力基础

①化学必修1模块第一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学生实验的设计、研究和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②化学选修3模块的学习以及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开设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现代网络资源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4.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和程序,能进行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简单计算。

2)初步了解一些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现代化手段。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知道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通过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了解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学、分析、交流、研讨中培养独立、自主、勤奋、刻苦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又善于协作、虚心学习的意志品质。

2)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2)发展性目标

1)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分析思路

2)知道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学会初步识图。

体验有机物组成的研究过程。

在探究中,尝试运用观察、实验与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体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在今后的有机物知识学习中,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以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始终,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思路,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现代物理方法只作初步概略地了解,不涉及过多的谱学原理和名词术语。

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难度很大。

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

5.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学生实验:

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探究物质分子结构的试剂有:

待测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金属钠,要求学生首先确定物质的可能结构,再根据结构设计检测方案,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性地进行实验检测,最后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

同时给出信息提示:

符合此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有CH3CH2OH和CH3OCH3。

降低了难度,确保实验充分有效地进行。

②学生作品:

现代物理方法的介绍由三个学习小组完成,他们分工合作,通过查阅互联网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图书馆的相关书籍以及咨询物理、化学、信息技术教师等方式,然后汇总、整理资料来获取信息,将晦涩的原理以生动的动画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从他们的认知角度提取出一些简单明了的识图规律。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是在几个问题驱动下贯穿而成的,其中创设出来的问题情景开放性较大的有: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①此有机物可以燃烧,由此得出该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有哪些?

该有机物是否一定含C,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如何进一步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C的质量分数?

该有机物是否一定含H,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如何进一步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H的质量分数?

要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N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生成产物N2的体积,则怎样测定N2的体积?

如何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O的质量分数?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展开对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确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②如何通过实验定性地检测出此有机物的结构?

试利用桌上的药品,设计实验定性地检测出此有机物的结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③现代化的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福音使得有机物结构的测定得以化繁为简?

让我们一起听听我们的科技先行者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神奇成果?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设计和安排的学生实验(用时5分钟)和学生作品(用时10分钟)两部分活动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学生能从各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研究的欲望。

学生的发展本身就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所以在发掘整理资料过程中,各自的分工不同,每个同学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都展现地淋漓尽致,最终的优秀成果的课堂展示让他们感到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一活动也要求大家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兼顾全局合作,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5)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展示喷射式彩带实物,并喷射一段彩带。

【讲述】它之所以能快速地在固液两态之间进行转化,其中的奥妙其实是加入一种有机溶剂。

【提问】这种神奇的有机溶剂,经过分离提纯后,展现在我们眼前。

该有机物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测定。

【板书】第四节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测定

体验彩带由固态到液态的变化。

倾听思考

联系生活,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有机物分子式的探究

【展示】

【提问】大家看大屏幕,可以看到此有机物可以燃烧,由此得出该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有哪些?

【提示】大多数有机物主要含有C、H、O,还可能含有N,其中N燃烧后的最终产物为N2。

【提问】该有机物是否一定含C,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提问】如何进一步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C的质量分数?

【讲述】此外,也常用KOH溶液,KOH溶液对CO2的吸收更彻底,而且操作简便,只需称量实验前后KOH溶液的质量,质量差即为CO2的质量。

除以有机物的总质量进一步得到C的质量分数。

【提问】如何检测出该有机物是否含H?

【提问】如何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H的质量分数?

【提问】要确定该有机物中所含N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生成产物N2的体积,则怎样测定N2的体积?

【提问】已经知道此有机物中C%、H%、N%,那O%如何确定?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能否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来确定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投影】

【讲述】根据大家的设计思路,得到这样一组实验装置图,从左到右依次为燃烧装置,吸收H2O装置、吸收CO2装置、测N2体积的装置。

【提问】请大家将目光聚焦在燃烧装置。

要是有机物充分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此装置是否可行?

【提问】氧气怎样获得?

【讲述】这里提供了两套制氧装置,一种是2KMnO4K2MnO4+MnO2+O2&

uarr;

两一种是2H2O2===2H2O+O2&

下面分别是对应的装置图:

【提问】我们的目的是源源不断地得到充足的O2,用哪套装置更好?

【提问】那此装置得到的是纯氧吗?

【追问】如何排除H2O的干扰?

【讲述】将制氧装置接到先前的装置图中,得到以下装置。

【提问】有了充足的氧气,有机物可以充分燃烧。

但请大家把目光切换到排水装置。

用排水法测出的气体的体积是否为N2的体积?

【提问】如何排除O2的干扰?

【过渡】通过这套我们可比较完善的实验装置,我们可以成功地确定有机物中的元素组成,但要想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我们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何才能得到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呢?

【提示】我们知道在同温同压条件下,对于气体有:

【提问】由此思考,我要测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需要哪些条件?

【提问】如何测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呢?

【过渡】用这一方法,我们对今天的主角该有机溶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定。

【练习】经测定在相同条件下,该有机物的蒸汽密度是氢气密度的23倍。

所含元素的质量组成为C:

52.16%,H:

13.14%,其余是O。

求:

(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回答】C、H、O

倾听,思考

【回答】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变浑浊,证明此有机物一定含C。

【回答】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将沉淀过滤干燥后,测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

【回答】将燃烧产物通入无水硫酸铜,如变蓝,证明有水生成,此有机物含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