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4579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记忆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1.2.2.6科恩5条标准

1.2.2.7罗杰斯12条标准

1.2.2.8阿卡夫、坎布斯、舒尔兹等人也提出了自已的标准

1.2.3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

1.2.3.1中国会儒家文化的心健康观:

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已的言行,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4、正确的认识周围环境,5、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1.2.3.2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黄坚厚1乐于工作2乐于交往3接纳自已4适应社会。

张春兴1了解自已并肯定自已;

2掌握自已的思想行动;

3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

4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5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

其它学者的观点

1.2.3.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

一、智力水平正常;

二、自我意识正确;

三、人际关系和谐;

四、生活平衡积极;

五、社会适应良好;

六、情绪乐观向上;

七、人格统一完整。

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2.1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1、心理辅导:

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3、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2.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功能:

2.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2.2.2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2.2.3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

2.2.4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德智体美劳)的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a)基础与中介作用

b)操作与动力作用

c)激励与增效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a)心理与德育:

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目标侧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原则不同,方法手段不同

b)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直接间接服务于智育,智育对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c)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奠定基础,心理影响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要为心理健康服务

2.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1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2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里健康教育。

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

7、活动性原则

8、保密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3.1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1.1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3.1.1.1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

3.1.1.2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

3.1.1.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3.1.2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1.2.1专家队伍与政府投入

3.1.2.2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

3.1.2.3服务领域与任务

3.1.2.4专业组织与学术期刊

3.1.3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

3.1.3.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

3.1.3.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综合化、途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

3.1.3.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

3.1.3.4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

3.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2.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3.2.1.1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

3.2.1.2职业辅导工作的促进

3.2.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

3.2.2.1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3.2.2.2香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3.2.2.3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3.2.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

3.2.3.1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3.2.3.2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2.3.3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3.2.3.4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3.2.3.5编撰出版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

3.2.4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

3.2.4.1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

3.2.4.2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

3.2.4.3专业化队伍尚待建立

3.2.4.4理论指导力尚显不足

3.2.4.5实际操作规范性不高

3.2.5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

3.2.5.1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

3.2.5.2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

3.2.5.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

3.2.5.4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3.2.5.5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

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1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以及周围人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

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形象。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态度。

自我意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等。

4.1.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

4.1.1.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4.1.1.2能过分析他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4.1.1.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4.1.1.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4.1.1.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4.1.1.6通过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4.1.2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的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4.1.2.1自尊心的培养

4.1.2.1.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

4.1.2.1.2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4.1.2.2自信心的培养

4.1.2.2.1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4.1.2.2.2因材施教发掘潜能

4.1.2.2.3自我竞赛获得自信

4.1.2.2.4创造机会发挥特长

4.1.2.2.5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4.1.3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

所谓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

4.1.3.1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4.1.3.2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

4.1.3.3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4.1.3.4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4.2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中以及满中程度的体现。

4.2.1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教师应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4.2.1.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4.2.1.2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4.2.1.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4.2.1.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4.2.1.5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4.2.2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4.2.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4.2.2.2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冲突

4.2.2.3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

4.2.2.4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

4.2.2.5提高人际认知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

4.2.2.6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4.2.3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4.2.3.1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

4.2.3.2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4.2.4异性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4.2.4.1青少年学生性意识的发展

4.2.4.1.1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

4.2.4.1.2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4.2.4.1.3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

4.2.4.1.4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4.2.4.2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

4.2.4.2.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步性交往

青少年学生心里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4.2.4.2.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与适度为原则

4.2.4.2.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

克服羞怯;

真实坦诚;

留有余地

4.2.4.3引导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

4.3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

4.3.1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的心理状态。

4.3.1.1.1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