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977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

3、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

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4、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5、史书记载:

“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6、“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7、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10页)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④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因素 B.技术因素 C.资源因素 D.资金因素

9、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

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进行C.电力的广泛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10、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

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

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

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1、17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

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对儿童权益的保护B.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民主、人权的不断发展D.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12、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1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

“自民国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

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于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15、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10页)

蒸汽机车机器时代的享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17、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8、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19、右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Z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0、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

纺,无布可织。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高一历史试题第3页(共10页)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愿望

22、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2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

“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

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4、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

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这说明

A.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

B.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C.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

25、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B.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

C.“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

D.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

26、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

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

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27、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从C到D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10页)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国民经济的调整

28、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 

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9、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