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97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

(3)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识记秦的统一,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应用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皇帝制:

特点(内含):

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①内容:

以皇权为中心,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

(1)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隶属于郡。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极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从上到下依次为郡、县、乡、里等)

(3)意义: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措施: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中央设三公九卿;

③地方设郡县制;

④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

焚书坑儒等。

三、识记中央集权的发展,理解君主专制的演进,理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原因:

汉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

(1)措施:

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较大权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2)结果: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a军事:

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b行政: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c财政:

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目的:

为了加强皇权。

(3)措施: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

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

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四、识记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军机处的设立。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

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

(2)措施: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中书省和宰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

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

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皇帝钦定,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

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

皇权的极度膨胀,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五、识记希腊文明的摇篮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理解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条件:

奴隶制商品经济。

(3)文化因素:

吸收亚非文明。

(4)政治前提:

城邦体制。

城邦的基本特征: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内容:

①政治上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

④废除债奴制。

意义:

动摇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

②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

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②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

③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⑤发放观剧津贴

充分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六、罗马法的发展、完善;

理解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民法大全》

时间: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制《民法大全》。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3)对西方近代法制产生重大影响

局限: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奴隶制度),男女权利不平等。

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

七、识记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权利法案》

1689年

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目的:

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作用:

(1)君权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八、识记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应用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781年,美国独立。

但松散的邦联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理论来源:

欧洲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宪法内容:

(1)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2)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的影响

(1)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2)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1、允许奴隶制存在2、对印第安人、黑人种族歧视。

3、妇女地位低下。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发展: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流执政。

影响:

左右政局、成为特色、资产阶级政党。

九、《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德意志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识记虎门销烟,应用《南京条约》及其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1、列举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5次主要侵华战争:

◆2、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A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B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C虎门硝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1842年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从此,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③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

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发动战争的国家:

英法美俄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

《天津条约》:

1858年。

与英法分别签定。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北京条约》:

1860年。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

十一、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目的:

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a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