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798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

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

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6.1961年,东德政府(在苏联的控制下建立)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势力的进攻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7.据新华社报道:

"

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

”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C.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D.台独势力造成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强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9.右图漫画画的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反对,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趋势

A.美国独霸世界B.多极化趋势发展

C.经济区域集团化D.全球一体化

10.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禅让制的尚贤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D.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11.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2.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B.强化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失利

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

C.秦、元、清D.秦、唐、明

14.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15.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

“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1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这是马克思所形容的某国国家特征。

其依据来自

A.《权利法案》 B.1875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7.对右图中两个文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前

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理想社会的愿望②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③两者

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斗争④两

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

19.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

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C.缺乏大量后续资金  D.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20.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难度的加大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1.“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B.工农武装割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

22.下面诗句都摘自毛泽东诗词,其中描写长征的是

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B.“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3.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

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剧中李云龙

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

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西藏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

②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③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胜

利发展的伟大力量

④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中新网台北2008年11月4日电: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

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7.《环球时报》记者报道:

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

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朝鲜南北地理环境的复杂

C.“冷战”背景下的战争造成的后果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28.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

(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9.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诗歌:

“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完全消除了对华的敌视政策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0.“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代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